達人開講
想致富?先建設「心理帳戶」
撰文者:艾爾文
更新時間:2015-10-30
瀏覽數:15,080
試著想像一個情境:你打算買一樣物品,假設是一支全新的大螢幕手機,你已經花好幾個月的時間上網研究各大手機廠牌與規格,逛遍科技論壇瀏覽網友的正負評價,而且早在1年多前就開始規畫預算,每月持續從收入中存下幾千元,所以可以算是計畫中的消費。經過研究,現在終於選定好要買的手機型號。
幾天後你走進3C賣場,直奔網友推薦的那家商店。在告知你想買的手機型號後,老闆給了你意外驚喜:因為店家正在做優惠,所以那支手機價格足足比標價還便宜3,000元。你高興極了!覺得能夠花更少的錢買到計畫已久的東西。此時你心想,既然這樣,不如再加買些手機配件吧?反正還有3,000元的預算,加上店員積極促銷,你就決定加買個音質較好的耳機;考量原廠沒有附保護套,那就加買個典雅的皮套;怕螢幕刮傷?那就選一張能涵蓋整個螢幕的透明保護貼。結算時好在沒有超出總預算,原本的3,000元還有零錢可找。
意外之財也要存下來
才能加快資產累積速度
在解釋為何要想像這情境前,讓我們先思考這個問題:你覺得那些加買的配件,應該算是「賺到的」?還是「多花的」呢?
我想類似這種花錢經驗很多人都有過:因為買的東西價格比原本預期更便宜,因此覺得多省下來的錢就像是撿到的一樣,過沒多久會拿去買其他東西。看起來這些錢似乎是賺到了,然而真正該注意的是,不少人就是因為從「賺到」的角度看待多省下來的錢,因此減慢實現財務自由的速度。把原本可以存下來的錢花掉,甚至因為拿去買更多東西,結果加總花掉的錢,比原本應該花的還多。
這一切都是所謂的「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在操控著我們。心理帳戶跟銀行的存款帳戶不同,它並不是一個真正可以進出金錢的帳戶,卻經常決定你我存款帳戶的數字增減。
好比前述買東西的情境,因為比原先少花3,000元就買到手機,這3,000元在心中就會不自覺地被歸類到心理帳戶之中。此時,你平常如何培養自己的心理帳戶就是關鍵。你是把這多省下來的錢,當作原本辛苦才存到的錢,還是看成在地上撿到的意外之財,將會決定你如何運用剩餘的錢。
如果是前者,或許你會把錢繼續存起來,因為那可是辛苦工作才有的收入,應該要留著支付下個月的生活費帳單,或是投資股票、基金;如果是後者,你可能會視同主管大方請客一樣,遇到好康的機會,當然應該要好好犒賞自己,拿去買更多的東西。
然而這些還不打緊,一般來說類似這種臨時省到的錢,金額大約在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還有一個類似情況影響人致富速度的,就是錯將心中以為賺到的錢,跟實際可花用的錢連結在一起。
過度關注投資短期波動
易破壞長期目標影響報酬
我想正在看這本雜誌的你多少知道,當投資的股票、基金、外匯或是房地產等資產價格上漲時,在還沒賣出結算前,那些獲利都只屬於未實現的帳面收益。只是,這些在帳面上產生獲利的感覺,有沒有可能讓一個人誤以為自己的銀行帳戶裡有更多錢?當然有可能!只要觀察一下,在股市大漲的那幾天,似乎辦公室某些同事,心情都會比平常高興?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