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充電

24歲就當副導演,曾寶儀磨出高效率

跨出第1步 走歪勝過空談

撰文者:彭媁琳 更新時間:2012-07-26 瀏覽數:14,209

▲知名藝人曾寶儀


知名藝人曾寶儀在演戲與主持工作都有突出表現,但有一段工作經歷卻鮮少人知道,當時她從台大社會系畢業,就隻身前往香港的電影公司工作,擔任電影《自梳》的副導演,這部片講述1940年代廣東女性在戰亂中的宿命與堅忍,場景不免有戰亂的大場面,當時她才不過是一位24歲的年輕女孩,卻銜命要管控片場上百人的工作調配,當中還包括劉嘉玲、楊采妮等兩位大牌,壓力無比巨大。

愈混亂的時候,執行力愈重要


副導演要擔負片場所有雜事與責任,必須要視情況調配現場人力、資源,更要負責協調把導演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化為每個鏡頭,一旦搞砸,拖延了拍片進度,數千萬、甚至上億的費用就這麼泡湯了。

「副導演是負責盯進度、follow(追蹤)進度,貫徹導演的意志跟他想要做的事,所以執行力很重要。」曾寶儀說。片場每天開工就是燒錢,副導演須抓緊時間,在一團亂麻中抓出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且要懂得彈性分配時間。「如果導演突然要一場雨,你弄一台水車來要2小時,就要看分鏡表,有沒有適合在這2小時裡拍的鏡頭,節省大家的時間。」曾寶儀說。

通常在最混亂的時候,導演還會「添亂」,再提出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例如導演要你在現場生一團火出來,當然不是你自己去做,一定要去找道具組的專門人才來幫你。如何落實執行力?在經歷片場混亂的震撼教育後,曾寶儀摸索出以下3個心法:

操作心法

1. 分配工作條理清楚,先處理最緊急的事

有些人本身的專業能力很好,卻不懂如何分配工作,反而讓團隊陷入混亂,無法發揮戰力,這一點是團隊帶兵時的大忌,曾寶儀指出,片場人多事雜,所以副導演必須思路跟條理都要比其他人清楚才行,尤其是在片場兵荒馬亂的時候,更必須要能冷靜下來釐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和先後順序。「你自己一定要分得很清楚,不能現場臨時演員已經鬧翻天了,你還在管道具的事情,一定要先處理最緊急的事情。」曾寶儀道。而事情的重要與否,往往還是要由導演來定奪,所以副導演要隨時察言觀色,知道導演在意的是什麼細節,然後優先去完成這些事情。

2. 軟硬兼施,讓大家知道誰是老大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所以曾寶儀認為「正名」是很重要的環節。當時曾寶儀才24歲,個頭小、長相清純,根本沒有人會把她的指令聽進去。因此她就要在片場樹立權威,讓所有人知道她是副導演,負責調控片場運作。

要讓一群片場老鳥聽24歲的小女生發號司令,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就是要帶頭做,不爽的時候也要罵人,讓他們知道誰是老大。」曾寶儀說。經過不斷的磨合,曾寶儀後來可以在吵雜的片場大吼一聲:「所有人聽我說!」當下全場安靜無聲,專心聽她發派工作,此刻,曾寶儀終於知道自己是名正言順的副導演了。

3. 溝通要懂得抓大放小,不必事必躬親

曾寶儀認為能跟各組的負責人有良好的溝通,也是貫徹執行力中相當重要的方法。電影工業中分工細膩,各個拍攝環節都有專人負責,而副導演的工作就是整合,能把導演想要的東西,充分跟不同組的工作人員溝通,並做出導演所希望得到的整體效果。

但面對大團隊時,溝通時要懂得抓大放小,先抓出粽子頭,曾寶儀說:「要跟各組的頭有很好的溝通,因為不可能一個副導演去面對所有人,但只要跟各組的頭溝通好了,就可以有效傳達導演的意志。」曾寶儀提醒,不能事必躬親,會浪費太多精力。由此可見,執行力的好壞,其實也跟溝通能力有很大的關聯。除非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工作,否則如果沒有好的溝通能力,也就談不上好的執行力了。

「執行力對我來說,就是去做,永遠都有去做的第一步,如果沒有第一步,其他都是空的。」曾寶儀說。她認為,就算第一步走歪了,後面還是可以有辦法去彌補,但如果連第一步都沒有跨出去,永遠都是坐在那裡空談,翻翻雜誌聊執行力是什麼而已。

出生:1973年
學歷:台大社會系
經歷:副導演、歌手
現職:主持人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