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必須要先規畫足額的保障型保險,以免儲蓄險保費排擠到保障型保險的預算,造成高保費、低保障的本末倒置窘境。保險理財專欄作家李雪雯也提醒,如果是光負擔基本生活開銷就已經很辛苦、收入不多的年輕人,若只是為了強迫儲蓄而購買儲蓄險,還可能因過高的保費擠壓到原本該有的正常生活支出,反而不建議。那麼,到底儲蓄險適不適合我?該怎麼選呢?以下就告訴你:
操作心法1
先有緊急預備金才買儲蓄險
小摳在求學時期就運用儲蓄險,強迫自己養成儲蓄的習慣,存到了第1筆投資本金,才開始投資。王麗文就表示,年輕族群手上資金少,對市場上的投資理財工具了解有限,此時如果投入高風險的理財工具,反而容易因經驗不足而虧損。就算幸運的獲利,但也因為本金少,獲利金額也不高。如果又是個沒有「收入-儲蓄=支出」概念的月光族,反而應先回歸到儲蓄面。運用儲蓄險具有下列優點:
1.保本且可預期獲利:
只要能順利繳費至期滿,不只能拿回投入的所有保費,還會拿到一些利息收入。但如果一開始就將錢放入不熟悉的股票、基金,雖然有可能擁有高獲利,但也有可能虧損到本金。
2.長期累積:
銀行定存通常存款年限最長3年,但台灣目前儲蓄險保單基本上最短也要6年期以上。
年輕人如果6年後有結婚、買車、買房等目標,儲蓄險就可以用來存目標基金,並且確保這筆錢能專款專用。
3.變現不易:
比起同樣具保本特性的定存,儲蓄險的變現較難,定存解約頂多損失利息,但儲蓄險若在期滿前解約,則拿回的解約金會比實際已繳的保費更低,也就是本金虧損,對於還未養成儲蓄習慣、自制力不足的人來說,較不易動用到這筆資金。不過,王麗文強調,也正因為儲蓄險不易變現,在用儲蓄險存錢之前一定要先存滿足夠的「緊急預備金」(詳見名詞解釋)在銀行帳戶,才不會因為突然收入中斷,而必須將儲蓄險解約支用,而造成本金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