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強(2347)是亞洲最大,也是全球第3大的高科技通路商,在通路產業中占據龍頭地位,是長期列在我的「艾蜜莉觀察名單」的大型績優股,也是我目前實際持有的個股。其股價表現一直以來算是平穩,然而,2015年下半年開始,聯強股價卻一直跌,不少人都會問我聯強到底怎麼了?還可以投資嗎?
其實,聯強自2015年下半年股價開始大跌,主要原因在於2015年第3季EPS(每股稅後盈餘)驟降至0.19元,第4季也僅有0.27元,遠遜於前1年同期的0.94元、0.87元。然而,若拆解聯強EPS,就可以發現大跌的主因為「營業外支出」增加,並非本業營運出了問題,因為2015年第3、4季的營業利益仍有13億1,000萬元和7億3,700萬元,仍在正常範圍內。
所謂「營業外支出」增加,指的就是聯強2015年借錢給中國分公司,作為長期投資性質的借墊款,2015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面臨劇烈波動,使得聯強這項營業外支出,以現值記錄在財報時變成「未實現匯兌損失」,光第3季就提列15億5,000萬元,2015全年則提列24億2,000萬元。
匯損並不影響本業營運
僅為短期利空因素
然而,我認為所謂「未實現匯損」對我的投資決策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大事。首先,因為「未實現」只是帳面上的損益,不是真的實質虧損。再者,就算匯損真的實現了,我認為這也只是短期的利空,並不影響本業營運。事實上,攤開聯強2016年第1季財報就可以看出,聯強的營運是沒有問題的,不僅營收達到77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0%,營業利益年增幅也有2%,EPS更止跌回穩上升至0.76元,較同期成長4%(詳見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