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麥(1264)算是我2016年新增的持股,我在1月4日將大豐電全數停利賣出後,就開始陸續布局德麥,成本價約在170元∼180元間。這間公司主要從事烘焙原物料之進口、製造與銷售,在台灣烘焙市場市占率高達9成。但今年以來,德麥營收年增率卻不如以往強勁,甚至在今年2月衰退9.11%,許多投資人都不禁疑惑究竟是怎麼回事?
追究原因,主要是由於德麥在2014年進軍中國大陸市場。它透過轉投資「芝蘭雅烘焙原料公司」來進軍中國烘焙市場。但由於中國市場仍在發展初期,好的業務人員訓練不易、加上競爭者眾,因此德麥芝蘭雅2016年第1季的營收相較去年下滑。
裁撤中國2虧損營業所
在台拓展餐飲原物料市場
即便市場環境艱難,德麥今年還是有做出相對應的調整。舉例來說,原本德麥芝蘭雅在中國有46個營業所,它就裁撤其中2個虧損的營業所,使得2016年第1季毛利率和營益率相較去年同期來得高。雖然第1季德麥芝蘭雅的整體營收還是下滑,但未來透過放棄偏遠地區的業務,全力主攻江浙滬地區(江蘇、浙江、上海)的烘焙原物料市場,預計2017年德麥芝蘭雅的可貢獻獲利比重就會提升,且未來5年可望成為江浙滬地區烘焙原物料的第一把交椅。
除了中國方面,德麥在台灣市場也有所調整。雖然它在台灣的烘焙市場幾近無敵,但依然受到淡旺季影響,第2季業績通常比較淡,因此近2年來德麥開始跨足餐飲的原物料經銷。在餐飲市場方面,德麥現在以義大利麵作為進入餐領域的敲門磚;至於飲品市場,則使用目前在麵包西點烘焙用途的產品線,如樂比果泥(RAVIFRUIT)和巧克力,經烘焙師的調理,打造出風味極佳的飲品。
但餐飲業也是競爭激烈的紅海,德麥有可能脫穎而出嗎?我認為它的經營模式和其他原物料經銷商不太一樣,一般經銷商只有販賣商品,但德麥則是針對客戶量身訂做。客戶對產品有特別的想法,德麥就提供原料、並且有烘焙師傅進駐教你怎麼製作和包裝商品,因此德麥的客戶對其依賴性都很高。
總的來說,德麥今年由於正處調整階段,因此不追求營收成長,而以增加獲利為目標。公司預估未來每年都能賺10元以上,上櫃以來本益比約在13倍∼17倍間,因此若本益比來到13倍以下,就可以分批布局。以6月8日收盤價194.5元來看,本益比才14倍左右,不算貴。展望下半年,投資人比較需要注意的就是食安問題。雖然德麥代理的產品均為國外知名品牌,動輒百年歷史以上;公司本身也有設立自己的食品安全研究室,但還是可能受其他不肖業者波及,因此建議投資人不要單獨重壓德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