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華看完得獎基金報導後,也躍躍欲試,想要趕緊挑一檔好基金來為荷包加值。只不過,她看了這一系列的得獎基金後感到很疑惑,畢竟她的預算有限,頂多能挑2∼3檔基金來扣款,該怎麼選這些得獎基金呢?選一檔常常得獎的基金,或是該選年度報酬率最好的那一檔基金?
不能只看單一年度績效
選基金應將中長期表現納入考量
相信很多人也跟曉華有類似的疑惑。面對一籃子的基金,該如何組合搭配呢?多數人買基金的目的在於賺取穩健的報酬,而不是賺波段財,「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評審團評審、政治大學財管系教授李志宏因此建議,投資人最應該重視的是基金的績效續航力,而不是單看基金的單一年度報酬率,因為單年度是績效冠軍,不代表過去與未來均能維持好績效,而「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在評選得獎基金過程中,把所有基金績效拉長到5年做評估,把中長期表現也納入考量。
南台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朱岳中則表示,投資人應該要先回歸到個人的投資屬性,而基金獎項是選出各類市場或產業中的績優基金,基本上已對基金的風險屬性做了初步區隔。
在分清楚各類基金的風險屬性後,再來就是對焦到自己的投資屬性來思考「核心」與「衛星」基金的配置比率。所謂的「核心」基金,就是屬於資金比重最大、波動度較低、可長期持有的投資組合,目的是透過長期的投資來讓資產穩健成長,例如全球股票型基金、全球債券型基金、不動產證券化基金、指數股票型基金等。
「衛星」基金則是波動度較高、或有機會賺取波段財的市場,但風險也較大,萬一市場下跌就會大幅虧損,因此配置比重不宜過高,且更要注重停損與停利,避免報酬淪為紙上富貴,或是大幅虧損造成資產減損過多,這類基金例如單一國家股票型基金、能源基金、生技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