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介紹幾個常用衡量波動度大小的指標。
指標1:年化標準差
觀察基金震盪起伏的指標,標準差愈大,投資人承擔的風險範圍愈大。
基金績效會有起起伏伏,這個起伏變化就是波動風險,在檢視一支基金的波動風險大小時,就可以用「年化標準差」來看,它是最直接觀察基金績效震盪起伏的指標,衡量基金報酬率是長期穩健還是暴起暴落,標準差愈大,表示投資人所承擔的風險範圍愈大。
「年化標準差」的「年化」,指的是將基金的報酬或風險值,轉換成以「年」為單位,讓所有基金的比較基期一樣,例如12Mo就是指12個月,以1年來做為比較基礎,國內基金的年化標準差,通常是以24個月(24Mo)來做為比較基礎,而海外基金的理柏版本則是以3年為基礎。
若統計近3年(參考數據來源:理柏績效評比,時間統計至2007.07),波動度較大的新興市場國家年化標準差平均為14.77%,黃金及貴金屬基金平均為24.56%,成熟國家如歐洲市場基金平均年化標準差較低,僅為9.17%。
標準差愈大,通常表示報酬好與壞相差愈大,因此1支基金最好的報酬率大約是:「平均報酬率」+「兩個標準差」;最壞的報酬率大約是「平均報酬率」-「兩個標準差」;換句話說,最好與最壞的報酬率的差距約是4個標準差。
指標2:β值衡量基金追漲隨跌的敏感程度,β值愈高、風險愈大
「β值」是主要用來衡量「基金報酬率」與它的「參考指標」間的相對敏感程度。若以國內投信發行的股票型基金為例,它的參考指標就是「台灣加權指數」,β值大小代表基金對加權指數追漲隨跌的敏感程度。
舉例來說,大華中小型基金的β值是1.0952%,代表大盤上漲1%;相反的若下跌1%,大華中小型基金則會跟著下跌1.0952%,所以β值愈大,代表基金報酬率受大盤漲跌影響愈大。
(表1)標準差不同,定期定額成果大不同.(表2)夏普值不同,定期定額成果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