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股市這幾年來有一種特性,就是在年中以及年底分別會出現特定的行情,不知道這是股市的一種慣性?還是季節因素使然?總之,透過簡單的統計,確實分析出台股有兩段特別的行情。
一者是前一期的專欄中,曾經詳細討論過的「除權行情」。這個行情的內涵,著重在7、8月除權旺季之前或之後1個月期間,可以篩選出部分特定的公司,在這段期間內股價都有不錯表現,但這段期間的加權指數未必是上漲;另一者就是今天要討論的「年底作帳行情(或元月行情)」,這段期間的加權指數多數是上漲。
台股除了上述的特性之外,一直以來還廣泛地在媒體上出現許多所謂的「標題式行情」,比如說除權行情、年底作帳行情、旺季行情、奧運行情、選舉行情(總統、立委、縣市長)等等。另外,還有一類就是「節氣變盤說」,比如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等。
行情漲幅約有2成 9月可開始找標的
這些林林總總筆者都曾仔細研究過,像節氣的變盤正確地說應是「節氣前後加權指數的波動度通常較大」。因此,當行情趨勢走向末端待變時,轉折點便容易落在這個時點。比如最近一次大盤修正:8 月6日指數重挫近百點、次日續跌117點,當天正好是季節轉換的「立秋」;至於其他標題式行情, 經過這些年的統計,原本可信度最高的總統大選行情,在金融海嘯及上次大選後接連失準,使累計準確度滑落至5成,失去參考價值。剩下的行情說都需搭配其他要素作綜合性研判,比較流於「題材性」, 缺乏自身驅動行情的力量。
回歸主題「年底作帳行情」,與除權行情兩者是目前為止「唯二」始終存在的台股特徵。筆者統計了近10餘年的指數波動狀況,無論是空頭年、多頭年,甚至盤整年, 指數在年底或者元月皆會出現一波行情,進一步分析行情的內涵,包括漲幅、起漲時間點、當年度多空環境以及行情延續期間長短,可以進一步分析出以下的結果:
1.空頭年度行情啟動的時間晚
當大環境屬於空頭年或者盤整年,作帳行情啟動的時間通常較晚,大致落在年底(12月)或者次年元月才展開,上漲期間至少延續3個月,平均漲幅達25.2%。
2.多頭年度行情提早起跑
若是屬於多頭年,在過去14個年度(1999年∼2012年)的統計中,有3次9月便開始啟動行情、5次從10月開始,只有1次延至11月,行情延續的期間至少4個月,平均漲幅為30.7%。不過,近年來漲幅有逐漸縮小的趨勢,約略剩下2成之譜。
至於單一年度的指數上漲幅度大小和當年度屬於多、空環境的關聯性並非絕對。比如2000年為空頭年,其年底的3個月漲幅高達36.1%,便高過多個多頭年度的行情表現;至於近年來出現行情規模縮小的趨勢,應該是受到台股波動度逐年縮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