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底時,西班牙、葡萄牙爆發大規模停電,是10多年來歐洲規模最大也最嚴重的停電,因而也讓跨國電網不足的問題浮上檯面。除此之外,在遙遠的大西洋彼岸,缺電議題也成為美國政府的頭痛問題。
美國白宮於近期表示,預計到2028年,科技公司訓練AI所需電力將高達5GW,相當於500萬戶家庭的用電量。而在電力需求驟增的環境中,利用核能「開源」成為一種選擇,透過更新電網「節流」,更是刻不容緩的議題,台灣的重電概念股,也被法人視為這波趨勢浪潮下的可能受惠者。
因AI產業需求旺
全球耗電量急速飆高
今年以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最讓人熟知的是「對等關稅」政策。但其實川普重返白宮後,第1個迅速簽訂的行政命令,是成立「國家能源主導委員會」,首要任務是加強電力生產和供應,滿足智慧產業對電力需求,而這也標誌著AI產業的競爭不單單只是高科技的對決,並已擴及到基礎建設。
據悉,國際能源總署(IEA)在今年4月的能源與AI報告中多次提到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2024年全球資料中心消耗約占全球電力消耗的1.5%,但到了2030年底,資料中心將占全球電力消耗的3%,耗電量將達到9,450億度電,相當於目前日本的總耗電量。美國在2024年~2030年電力需求增長更有近一半來自於資料中心,超過鋼鐵、水泥、化工等高耗能行業的總和。
另外,從美國新聞網站Vox的分析中來看,訓練生成式AI需要大量能源進行訓練和產生查詢答案。舉例來說,訓練像OpenAI的GPT-3這種大型語言模型一回,就需用上近130萬度的電,約合130個美國家庭的1年用電量。這是什麼概念呢?串流媒體Netflix播放1小時約需0.8度電,訓練GPT-3一回的用電等於能讓一個人看185年的Netflix。
從各項數據來看,發展AI,電力已經成為要首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甚至川普也因此大力支持核電鬆綁。而事實上除了透過增加發電量,電網更新也是目前非常熱絡的題材。依凱基投顧統計,美國現行輸配電網路與變壓器有75%設備已經使用25年以上,由於電網最大壽命大概落在50年,變壓器則為25年~40年,電網更新已是大勢所趨,美國也於去年12月16日宣布3個區域為「全國強韌電力傳輸走廊(NIETCs)」,希望加速批准相關電力基礎設施建設。
玉山證券投顧也指出,近年來隨著電力議題浮上檯面,美國變壓器需求也大幅度提高,且因為美國本土產能不足,變壓器需求也非常仰賴進口。參考2024年數據,2024年美國電力變壓器進口金額年成長54%,來到29億美元,供需缺口仍持續擴大,台灣廠商也將有機會打入這樣的投資機會。
千億元強韌電網計畫
帶動相關個股訂單看俏
除了來自海外的需求非常強勁,隨著台灣對於再生能源的使用率大幅增加,對電網的強韌度、更新要求也不斷提高。對此,台電也於2022年推出10年期、共計新台幣5,645億元的強化電網韌性計畫,計畫以分散、持續強固、加強防衛為主軸,旨在因應用電需求快速增加及電網集中化風險,並希望能杜絕大規模停電事件,其中的配電、輸電、綠電儲能、併網、新增變壓站等工程,將為台灣重電業者帶來穩健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