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開講
把保險費省下來拿去投資好嗎?艾蜜莉:投資前,先做好這3件事才安全
撰文者:艾蜜莉-自由之路 更新時間:2021-12-28
瀏覽數:7,529
今天在找保險資料的時候,看到前一陣子的新聞,有一對夫妻沒有買保險,而是另外存了一筆錢當作醫療費,10年~20年下來存了100多萬元,而留言區也有正反兩派的言論,有些人認為如果生了重大疾病,這些錢很快就會燒光,也有些人覺得這樣做是對的,只要有信心可以靠這些積蓄應付就沒問題。
保險是轉嫁風險的工具,當然風險自留也是一種選擇,不過我比較保守一點,所以我也覺得,還是要有保險才會安心。
其實風險發生的時候,支出的花費不一定只有醫療費,要是醫療期間需要休養,休養期間又很長,那這段期間沒辦法工作失去的收入,也是要算在裡面;而買保險的概念,就比較像是先把未來的風險鎖住,花一小部分的錢就可以保住大部份的資產。
雖然現在很多人都有保險,但普遍會說保險很貴,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沒有買到對的或是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不然投入的比率只要抓大約年收入的5%~10%就很夠了,再高的話,就會拖累自己的財務配置。
也順便和大家說個我身邊的真實經歷,我有個鄰居才40幾歲,人看起來很健康,也沒有什麼不良習慣,但在大約2年多以前,突然被告知自己罹癌,在動手術的半年,前前後後就花了30萬元~40萬元,以癌症來說,這樣其實不算貴,但後續要繼續做治療,也要買一些器具維持器官的運作,算到這邊已經破百萬了,而因為他沒有保險,所以費用只能全部自己買單,這也是他好幾年下來的積蓄(其中有些是賣了部份股票來付錢)。
所以我還是會比較支持要買保險的選項,如果同樣都是要預留一筆醫療費,那把這些錢放在對的位置,至少可以先知道發生什麼事以後可以怎麼處理,而且獲得的賠償也是好幾倍,還是那句老話,先存錢、理財、保險,最後才是投資,因為投資不確定何時能賺錢,所以不確定性的因素就不適合把生活上必需的花費來投入,這樣可能短時間沒獲利就會影響到生活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艾蜜莉-自由之路
延伸閱讀
▶手上持有價差超過40%的金融股,該賣掉賺價差還是繼續存股領息?艾蜜莉:價差很誘人,但得先思考這2點
▶銀行帳戶數多寡,可能反應了你的財務健康度?蔣竣植:財務管理愈簡單愈好
▶被動收入等於生活支出就算是財務自由了嗎?存股達人棒喬飛:被動收入至少要為生活費的2倍才算及格
1982年生,大學畢業後積極自學投資理財方法,2008年開始投入股市,用自創估價法,鎖定股價被低估、年年配發股息的穩健公司買進,將180萬元本金滾成600多萬元資產,著有《小資女艾蜜莉──我的資產翻倍存股筆記》、《艾蜜莉教你自動化存股──小資也能年賺15%》。
【Facebook】
艾蜜莉—自由之路
【個人網站】
艾蜜莉—自由之路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