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有時好消息也無法挽救空頭市場!情感防衛機制影響投資人決策
撰文者:理察.彼得森(Richard L. Peterson)
瀏覽數:1,126
信念與期待:安慰劑效應
有時候成功往目標邁進的預期會產生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相信自己有能力達成目標,會啟動我們內部的資源,支持目標的達成。這種成功信念會激發支持性的神經化學物質,提高身心的耐力。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就是信念、欲望與期待可以讓人改變生存狀態的例子。醫生為病人開藥時,代表病人可以復原的信念,這也強化了病人想要康復的動機。
康乃迪克大學的艾文・克希教授(Irving Kirsch)分析19種抗鬱劑的臨床試驗,研究結論是:用藥效力有75%是源自於康復的預期,而不是腦內化學物質的調整。克希表示:「關鍵因素在於我們認為自己會變成怎樣,不需要靠藥物就能看到很大的轉變。」在新藥研究中,有35%到75%的病人服用無效的糖果藥丸也能產生效果。幾世紀以來,西藥大多是安慰劑的效用。
在市場中,投資人的預期也會迅速反映在價格上。投資的祕訣主要是看投資人了解自己的預期、市場的預期以及經濟基本面的能力。市場的預期和基本面脫軌時,未來更有可能出現和預期有關的情緒震撼。例如,高本益比的網路股飆漲遠超過合理的成長預期時,顯然預期與實際的差距就會開始縮小,因為這些股票無法讓投資人持續抱持不切實際的目標。
股票的本益比通常是反應投資人對成長的預期。諷刺的是,低本益比股票(預期成長低)的長期表現往往優於高本益比股票,這就是價值投資的一大宗旨(參見第23章)。價值投資策略之所以效果好,是因為投資人預期低比較可能產生正面的驚喜,所以對低本益比的股票會產生更多的正面感情。高本益比股票往往讓人失望,因為「好消息」已經反映在價格裡了。
解讀新聞:恐慌歸因可能影響投資人情緒
每天股市收盤後,記者會請交易員解盤,說明當天市場變化的背後原因。他們的解釋通常具體而合理,以最近事件的因果關係來解釋股市行情。例如,1987年10月19日以後,全球股市崩盤,BBC把市場暴跌歸因於理性的新聞性恐慌:「大家日益擔心利率上漲與美元貶值,導致交易量減少。美國轟炸境外油井以報復伊朗攻擊的消息導致行情更加惡化。」
其實BBC的邏輯有誤,因為它把恐慌全部歸結到最近的價格變動與全球事件上。新聞與價格變動的確會影響投資人的情緒,這類事件會對投資人的感覺產生正面的反饋效果,但是大家驚慌的程度並不是反映稍微負面的消息,投資人早就已經等著在10月那天驚慌了。
BBC發表那篇報導後,編輯事後坦承:「事件之後,關於市場崩盤的原因,大家持續爭論了好幾年,但經濟學家一直無法提出引起黑色星期一的單一因素。」如今回顧往事,大家已經捨棄新聞導致崩盤的說法,還給不確定性一個公道。
BBC為什麼想以單一因素解釋驚慌?或許是因為觀眾對不確定性及失去掌控感到不安。當你聽到投資人驚慌時,你會馬上想知道他們為什麼驚慌。「因為他們害怕」並不是令人滿意的解釋,「因為他們過分自信」也不夠有說服力,「因為利率上漲」剛好可以符合當時的心態。市場評論隨便推論的缺點,就是直接把投資人的情緒(例如恐懼與貪婪)歸因於最近的新聞事件,但是壞消息不一定會引起恐懼或改變市場。為什麼有些新聞會引起恐懼,但幾個月後的類似新聞卻毫無反應?投資人如何解讀新聞與事件,是看他們對未來的情緒看法而定。樂觀的投資人把價格暴跌視為進場搶便宜的機會,悲觀的人則把它看成全球金融體系崩盤的證據。
有趣的是,有時候非常負面的新聞也無法撼動樂觀的市場,非常正面的新聞也無法挽救空頭市場。在這些時候,投資人集體受到情感防衛機制的左右。情感防衛機制是指投資人發現新聞和他們堅信的想法矛盾時,刻意扭曲詮釋新聞的自欺形式。
延伸閱讀
▶千萬不要只因為信任就買進,也不要盲跟群眾!世界上最昂貴的5個字「這次不一樣」
▶股票下跌怎麼辦?價值投資大師霍華.馬克斯給你的10條建議
▶台股反彈波要來了?中長線總體經濟轉弱態勢明顯
▶掌握大變局年投資關鍵
交易心態原理:換掉你的賠錢腦,下單前必懂的投資心理學
作者:理察.彼得森( Richard L. Peterson)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22/07/06
作者簡介_理察.彼得森(Richard L. Peterson)
市場心理顧問公司的創辦人與執行合夥人,《行為財務學期刊》的副編輯,精神科醫師,也是職業操盤手。曾研發「金錢與投資人格測試」等五套心理測試產品,如今正在開發管理投資組合的市場分析軟體與創新的投資策略。
他很清楚潛意識中的偏差對投資決策造成的負面影響。他在《交易心態原理》詳盡說明了多數投資人犯的「先天性」錯誤,並分享克服這些障礙與改善投資決策技巧的簡單方法。他在德州大學取得醫學學位,在舊金山灣區完成精神醫學訓練,並在史丹佛大學修習神經經濟學的研究所課程。
著作散見於諸多出版品中,包括《心理與金融市場期刊》及《風險管理:現代觀點》。另著有《市場心理學》(MarketPsych)、《交易情緒》(Trading on Sentiment)。
譯者簡介_洪慧芳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MBA,曾任職於西門子電訊及花旗銀行,目前為專職譯者,從事書籍、雜誌、電腦與遊戲軟體的翻譯工作。譯作包括《啟動你的韌性開關》、《新創社群之道》、《貝佐斯新傳》、《加密貨幣之王》、《懲罰貧窮》、《盲視效應》、《極度專注力》、《挺身而進》、《恆毅力》、《拖延心理學》等書籍。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