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充電
想成功,每件事多做10%就好!行銷助理一路爬到執行長,靠的就是態度
撰文者:經理人 更新時間:2023-03-15
瀏覽數:5,826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美國一位大學畢業生史考特.歐尼爾(Scott O'neil)1992年擔任紐澤西籃網隊(2012年搬遷至紐約,改為布魯克林籃網隊)的行銷助理,他的職責是記錄文件、影印、跑腿,是很初階的工作,內容、薪水都跟工讀生差不了多少。
有一回,辦公室的影印機故障,大家都在想還有哪裡可以影印,歐尼爾卻捲起袖子嘗試自行修理,整隻手臂沾滿碳粉。這一幕被籃網隊的管理階層撞見,發現這位年輕人很積極,直接升他為廣告行銷人員。
升遷後,歐尼爾的目標是簽下大贊助商,但他尚未具備專業技能,便請求待在資深銷售主管的身邊,貼身學習1週。這個點子被同事嘲笑很愚蠢,但歐尼爾說:「如果我不這麼做,在主管辦公室外偷學會更奇怪。」
《關鍵決勝力》指出,問路比找路快,汲取前人智慧是很明智的做法,尤其是碰到技術性的問題,都應該積極發問,才能迅速成長。
歐尼爾的積極確實換來了快速成長,很快拿下大案子,2013年就被延攬至費城76人隊擔任執行長,簽下第1個球衣聯名合約;到了2019年,他成功使76人隊的廣告收入增加7倍,該年的主場觀眾入場數、會員數都是NBA全聯盟最高。
歐尼爾的故事,彰顯出一個概念:能創造複利的工作者,他們追求的不只是「盡本分」,而要想辦法「做更多其他的事情」。《關鍵決勝力》補充,這就好比產品經理只想著把產品做出來、業務經理只考慮如何拿到訂單,但身為總經理,他的思維卻是解決各部門問題,綜合擬定最佳策略。
組織內的高影響力貢獻者成就最高
歐尼爾的故事,被記在《影響力習慣》這本書裡,作者莉茲.懷斯曼(Liz Wiseman)解釋,組織內有3種類型的人,分別是高影響力貢獻者(展現超群價值、高影響性)、一般貢獻者(工作表現不錯,但沒有特別好)、低貢獻者(沒有表現出應有能力)——高影響力貢獻者,就好比運動場上的明星球員,能替團隊做出重大奉獻,也會是最有成就的人。
像歐尼爾一樣的高影響力貢獻者有幾項特質:願意面對棘手的情況、前所未有的挑戰;當有跨部門任務或不明確的工作界線,他們會主動承擔;要求自己不斷進步、增加個人能力。相較之下,一般貢獻者遇到新問題,容易害怕或逃避,只想恪守本分,不願意積極求變與嘗試各種可能。
長期來看,高影響力貢獻者更有機會建立個人聲譽,在工作上處理困難事務,形成一個正循環,「他們以正確的方式做事,獲得更多經驗,迅速成長。」懷斯曼說,這種循環就是複利的效果,每次都多做一點點,得以累積成功動能。
圖片來源:經理人
想成為高影響力貢獻者,只要每件事多做10%
想成為高影響力貢獻者,可以從一個基本的態度著手。「我們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做得很棒,其實每件事只要多做10%就好。」微軟大中華區前副總裁蔡恩全在《高效經理人的管理備忘錄》中形容,在職場上只要把事情多做10%,7次之後就多了近1倍成功的機會(1.1的7次方是1.94)。
蔡恩全的原則是「提早把事情做好」,像是他在惠普(HP)當工程師時,要去美國受訓,他會把該讀的書先拿到手,在台灣先念完,在美國的3個月訓練,每次考試幾乎都是第1名。
這其實就是複利的效果。《複利效應》指出,如果你能做出小又聰明的選擇,慢慢累積之後,就能取得巨大的收獲。這個概念能適用在個人成就上,培養出愈好的小習慣,愈有機會創造大的影響力。
微軟(Microsoft)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說過,人們總是高估未來2年會發生的改變,低估了未來10年將發生的。如果能意識到未來的重要性,就更能把複利的觀念放在心中,因此他每天都會看500頁的書,持續吸收知識。
當然,在奮進的過程中,難免也會出現逆反心理(reversal mind),類似「我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只是增加自己的工作量」等情緒,但這時候要保持成長心態,相信能力可以後天培養,這麼一想,就容易從「工作增加」轉為「任務愈多,愈有學習機會,對自己愈有幫助」的正向思考。
每天進步一點點,最終大事就會發生,當它發生時,它的效果就能持續。(When you improve a little each day, eventually big things occur, and when it happens, it lasts.)——美國傳奇籃球教練約翰.伍登(JohnWooden)
圖片來源:經理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經理人」,原文:職場上的強者,跟「盡本分」的人有何不同?微軟高管:從一個態度決定差異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公司要成功,就該大方給薪、鼓勵休假!2個台灣企業的故事
▶組織裡最珍貴的人才:手腳俐落的人
▶公司裡有影響力的人,跟別人有何不同?9個跡象,看出你是不是主管眼中的得力大將
經理人最實用的管理知識交流和學習平台!提供主管和上班族專業工作心法及職涯提點,陪伴領導者管理組織、提升績效。
為全國行銷企管月刊銷售 NO.1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