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獲利術

隨漲抗跌,高股息ETF受青睞!00929填息只花9天,下次除息最後買進日是這天

撰文者:基金醫生 / 馮志源 更新時間:2023-08-04 瀏覽數:56,420

關鍵字:

ETF ROE 股息 配息 00929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高股息ETF正夯,但是一檔優質的高股息ETF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基金醫生搜集了很多投資朋友的意見,發現大家期待的不外乎:

1.「股息收益穩定」,也就是規律的穩定配息。
2.績效能夠「隨漲抗跌」,不要暴起暴落。
3.最好能夠「月月配息」,把收到的股息再投入。
4.可以長期投資,成為一個退休生活的「傳家之寶」。


要達成這麼多的高標準,感覺像是天方夜譚,其實並不盡然。基金醫生在這裡提出幾個解方:

股息收益穩定,首要是「高股東權益報酬率」

要做到股息收益穩定,規律穩定配息,必須篩選「高股東權益報酬率」的優質公司,這個重要的財務指標一定要學起來。「股東權益報酬率」(Return On Equity,ROE)是代表公司運用自有資本的賺錢效率,ROE愈高,表示公司為股東賺錢的效率愈高。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選股方法中,其中一項重要選股條件,就是找尋過去5年ROE都高於15%的好公司,這個選股邏輯,現在也成為許多ETF的選股標準。

景氣循環股易隨經濟循環起落,較不適合長抱

ETF要能隨漲抗跌,最好是不要投資景氣循環股。「景氣循環股」屬於容易受經濟變化循環影響的公司,其特色是容易在一個完整的景氣循環中大起大落、大賺大賠,常常出現「1年賺錢,10年吃土」的現象,這種公司往往在最賠錢的時候本益比最高,但卻是股價最具爆發力的時刻;在最賺錢的時候,本益比最低,卻是股價漲到最高,盛極而衰之時。因此,景氣循環股的穩定性太差,並不適合長期持有。

產業起起落落,台灣有哪些公司是具有高ROE,配息又相對穩定且能抵抗景氣循環波動的呢?

據基金醫生觀察,歷經長期景氣循環淬鍊的老牌大型龍頭電子股幾乎都具有相同特色。台灣在電子產業供應鏈中舉足輕重,全台現在總共有高達800多家上市櫃電子公司,今年可望挑戰總營收1兆美元的歷史新高紀錄,業已成為全世界最龐大、最完整的電子產品生產供應鏈。

高附加價值的半導體產業可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根據Digitimes估計,半導體產業對台灣GDP的貢獻度高達13%,晶圓代工與IC設計更是箇中靈魂;但不要忘了,台灣的筆電、手機與伺服器也是全球科技業的領頭羊,動見觀瞻,扮演關鍵角色的電子五哥、半導體封測、電子零組件與通路以及工業電腦等,也都是台灣科技業的核心部隊。

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只要找到濕的雪和很長的坡道,雪球就會愈滾愈大。」投資也是如此,要找到夠長的坡道,也就是「時間」,但坡道要長,除了「活久一點」,最好是「趁早開始投資」;要找到夠濕的雪,也就是「投資報酬率」,找到投資報酬率愈高的商品,滾雪球,也就是資產累積的效果就愈加明顯。

月月配息ETF受矚目,資產規模突破200億元

最近有一檔高股息ETF「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甫上市掛牌交易就引起大批投資人的高度注目。

00929主要追蹤指數為台灣指數公司所編製的「特選台灣科技優息指數」,持股內容以台股前200大且達50億元、ROE、平均股息殖利率、現金股利變異係數和本益比等條件作為篩選,最後精選40檔而成。

特選台灣科技優息指數過去5年指數股息殖利率平均高達7.5%,同時該指數近5年來隨漲抗跌,在2018年和2022年空頭的時候,指數績效相對抗跌,長期績效表現也領先大盤或國內指標型高股息指數。

00929創下國內ETF幾個第1紀錄:00929是國內唯一100%聚焦於台灣「優質科技股」的高股息ETF,也是首檔「月配息」的台股ETF;不同於其他高股息ETF,00929著重企業穩健獲利,不選景氣循環股,有收益平準金,故不會有股息被稀釋問題;指數成分股只做年度調整,不頻繁換股,回歸投資本質,為投資人精選一籃子穩健成長,且能夠陪同下一代成長的優質科技龍頭企業,肌肉含量滿滿,非常適合每個月需要現金流規畫的退休族、小資族和房貸族。

另外,00929在基金醫生健檢後果然肌肉量又增加了,2023年7月19日完成第1次除息後,7月31日是第9個交易日,收16.65元,確定完成填息,投資人配息與資本利得雙賺,果然不負眾望;如果想要參與第2次除息,一定要在8月17日前買進(最後買進日8月16日)。

除此之外,00929上市以來的好表現,也吸引了識貨的投資人買進,其現已正式晉升高股息ETF五哥之林,總資產規模正式突破200億元大關,受益人也突破11萬人。最後偷偷告訴大家,官股近期以來,高檔都有在調節部分漲多的高股息ETF,卻唯獨逆勢買進00929約16億8,000萬元,似乎頗耐人尋味啊…。

本文獲「基金醫生-馮志源的財經筆記」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ETF是買一籃子股票,安啦?沒搞懂2件事,想靠股息生活恐有變數
身為理財小白該買市值型ETF好,還是先存高股息ETF?根據4狀態操作更靈活
配息通知單上的收益平準金所得、54C是什麼?要繳補充保費嗎?一張表秒懂

馮志源,有「基金醫生」美稱 ,曾服務於滙豐集團(HSBC)旗下滙豐中華投信,現為倫敦證交易所集團London Stock Exchange Group(LSEG)旗下,全球最大共同基金資料庫提供商-理柏(Lipper)擔任亞太區研究總監,專精於新加坡公積金(CPF)、香港強積金(MPF)、馬來西亞公積金(EPF)及台灣勞退基金等國際退休金制度專業研究,綜觀全球及亞太基金市場,在國際及國內各大平面及電子媒體皆有受訪並有專欄發表。

臉書粉絲專頁:基金醫生-馮志源的財經筆記

Youtube頻道:基金醫生會客室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