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休閒
努力工作,卻跟孩子愈來愈疏遠?善用小小儀式感,就能讓家人關係更緊密
撰文者:方格子 / 李偉文 更新時間:2023-09-08
瀏覽數:9,600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新加坡著名電視劇《小孩不笨》裡的爸爸,下班回家後,跟小孩子講的第1句話是:「你吃飯了沒?你吃飽了沒?你功課做完了沒?」3個問號巧妙道出了親子之間最頻繁的「話題」與「問題」。
我知道很多父母很想跟青春期的孩子有良性的互動,但是,一方面孩子根本不想理會大人,同時父母似乎也找不到什麼話題,即便大家都在家,也是安靜看電視,或者是各人做各人的事。
因此,我們家有一個習慣,從孩子上了小學高年級以後,每天下班回家,見到她們所說的第1句話一定是:「今天有什麼好玩的?」然後彼此輪流分享一些當天發生的好玩或有趣的事情。
因為我知道,隨著進入青春期,孩子開始會有許多剪不斷、理不清的煩惱,若是將這些負面情緒與逐漸加重的功課壓力一併帶回家,對身心健康以及學習效果不好;另一方面,我也藉此提醒自己,將白天所遭遇的種種事情逐一過濾,轉化成正面樂觀且值得記憶的故事。
這種打招呼的方式已變成我與女兒之間的一種儀式,養成了我們即便經過一整天的辛苦與忙碌,回家之前要把所有不舒服的情緒留在門外的習慣,讓全家人共處的時光都充滿快樂且溫暖的力量。
久而久之,這個習慣也讓孩子養成正面積極看待事情的態度,不會變成憤世嫉俗、只會埋怨的憤青;除此之外,上床就寢時,我也會溜進她們房間,擠到床上,跟她們聊個10多分鐘,這時候我們談的主題通常是新學到的知識或訊息,因為我也想藉此養成她們一個習慣,那就是自覺地回顧當日見聞,檢視有沒有虛耗掉大好光陰。
良好的習慣與價值觀,是父母留給孩子的最佳禮物
我總是覺得,身為父母,能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有形財產或物質享受,而是好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這些無形的禮物,除了來自於身教典範之外,其實也必須借助生活中點點滴滴的互動來培養。
或許是因為親子相處的每個時刻都在聊天,除了評論所思所學之外,更多的是內心感受,因此,即使我自己工作或社團的事務很多很忙,與孩子共處的時間非常有限,但孩子卻願意時常分享她們生活中的大小事,大概就是源於我們家這2個習慣吧!
另一方面,我們家雖然沒有電視機,但是會挑選適合的影片,用投影機大螢幕營造出類似電影院的氛圍,全家人一起專注欣賞,然後趁著被感動、內心最柔軟的時刻,分享彼此的感想,這也是拉近親子之間心靈距離的好機會。
不過要注意的是,父母不要趁機教訓孩子,那些充滿道德八股教條的話語,往往正是孩子受不了父母的主要原因。
親子交流從生活點滴做起,小小儀式感也能有大幸福
父母真的去理解孩子當下最關心的事,以及感受他們的煩惱與不安情緒,好的家庭氣氛才有可能出現;愈是忙碌的父母,愈要珍惜每個與孩子相處的有限時間,最好能用心安排,一起從事彼此都有興趣的活動,並從中自然地進行親子交流。
若是每次回家時都已經太累,實在沒有精神與孩子做積極正面且愉快的互動,一定要偶爾請假、養精蓄銳,安排值得紀念的特別時光或可供回味的經驗,比如一起探險,或設計別出心裁的慶生等。
對於大人而言,忙碌的工作會讓時間過得非常快,不經意地,一年一年就過了,但對於每分每秒都在成長變化的孩子來說,每個階段都是永遠不再有的時刻,工作可以重新開始,但是孩子長大了就無法重來。
若能夠調整上班時間或生活作息的話,陪孩子上學也是難得的互動時刻。一個朋友說,他女兒念高中和大學時,每天早上由他接送,在車上就是父女相處和聊天的最佳時刻,因為沒有閒雜事務干擾,而且兩人「肩並肩」的相處形式,取代了「面對面」的緊張感,在這種情境下,孩子通常也會較容易敞開心胸。
當然,不只開車可以創造這樣的「親密神聖空間」,一起洗澡、一起洗菜、一起煮飯都可以,相信若父母用心,在忙碌的生活中,每週安排幾個這樣的時間,應該也不會太難。
千萬不要嫌太麻煩,愈是忙碌,愈要用心安排與孩子互動的時間,可能的話,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出一些儀式性的時刻,每年也要安排幾次特殊的珍貴時光,因為在這個愈來愈商業化的消費時代,再加上社會結構和住家環境也逐漸改變,若沒有特別注意,孩子每天過的日子都會極為重複,覺得生活在這個家裡,跟住在全世界哪個地方都一樣。
因此,父母應該要仔細想想,並用心營造一些屬於自己家庭的傳統習俗,這些溫馨的童年回憶,會是陪伴孩子一輩子最珍貴的財富。
本文獲「方格子直送計畫」授權轉載,原文:再忙也可以當個了解孩子的父母
延伸閱讀
▶沒人天生懂理財,現在開始並不晚!理財專家:先找出你的「金錢弱點」
▶旅遊除了能增長見聞,還能培養財商!猶太媽媽教你透過事前6規畫,讓孩子有所樂也有所得
▶如何擺脫窮忙人生?掌握「1不2要」小撇步,你也能慢慢變有錢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