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健康

《醫界9大權威:癌症真的能預防》書摘

疫苗根治癌症未來不是夢

撰文者:翁啟惠、陳建仁等 瀏覽數:47,705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前述許多人類科技的進展,多半是根據基礎研究而來,但這對後世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再用人類基因定序的始末舉例。這個從1988年至2003年為止的大工程,美國政府投資38億美金,直至2013年檢討投資效益,結果發現它產生高達8,000億的經濟活動,增加2,400億個人所得,以及每年增加31萬個就業機會。當然,它更帶動生物資訊及基礎研究的發展、基因治療、新檢測方法及預防醫學的產生,也應用到食品安全,甚至汙染及環境變遷等問題。

其他由政府或研究機構帶動的投資,我想各位都很了解半導體,1950年代由研究機構開始發展,直到1970年代轉到產業,台灣率先建立半導體產業,促進電子業及資訊業的蓬勃發展。另一個例子是膽固醇研究,美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研究肥胖議題,產生13位諾貝爾獎得主,並進一步研發降血脂藥物,但這種藥物與我們老祖宗經常用的紅麴,其實異曲同工。


六大新興產業  離不開生技

自從1980年以來,台灣已成功發展半導體產業、資訊通訊技術產業。然而,為了面對新的挑戰與改善經濟,台灣正積極推動6大新興產業,包括生物科技、醫療照護、精緻農業、綠色能源、觀光旅遊及文化創意。

但如果仔細觀察,其實直接或間接都與生技產業有關,尤其隨著人口老化,很多像失智症及慢性疾病帶給社會很大的負擔,我們的確需要一些新的作為,針對人口老化、預防醫學甚至再生醫學的需求,進而改變目前的疾病預防與治療方式。

根據統計,由於人口老化,全球健康產業已從疾病治療擴展到個人化醫療及預防醫學,市場將增加到6兆美金,其中一半屬生技產業,而且亞洲將占1/3的市場。過去幾年來,台灣生物科技產業正蓬勃發展,我們的優勢在於在2007年就已通過「生技新藥發展條例」,加上台灣現有醫藥法規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極為接近,且「科學技術基本法」也強化基礎研究與產業連結,帶動新藥研發及高階醫材快速發展。

但別忘了,台灣在發展生技產業仍有缺點,包括研發鏈未串聯,臨床前及初期臨床試驗比較弱,加上缺乏關鍵技術、量產規模,以及品牌未能建立,在國際市場布局較慢,因此還有待加緊腳步。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知有100多個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其中有20幾個藥物已進入第3期臨床試驗,包括很多治療癌症的藥物,預估未來10年內,台灣在這一方面會交出亮麗成績單。國家應及時強化人才、選題、智財、法規、資金布局,特別是法規方面,我一直敦促落實「兩岸衛生協議」,兩岸都以ICH國際規範進行臨床試驗,刻不容緩。(本文摘自Part 1)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