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險
2020年健保可能破產》達人教你在全民健保下 用最少的預算規畫醫療險
撰文者:吳鴻麟 更新時間:2017-04-27
瀏覽數:37,434
(二代健保:於2013年1月1日正式實施,將保費區分為一般保險費及補充保險費兩大類,除依現行方式計收保費外,還針對經常性薪資以外的六項所得收取健保補充保費,包括:
1.高額獎金:包括年終獎金、三節獎金、分紅等累積超過4個月投保金額獎金。
2.兼職所得:車馬費、顧問費等。
3.執行業務收入:通告費、代言費、稿費等。
4.股利所得:現金股利、股票股利。
5.利息所得:存款、債券等利息收入。
6.租金收入:個人承租案件。)
至於節流方面,政府已開始逐步擴大實施的「總額預算制」及「住院診斷關聯群(DRGs)」給付制度,這些政策已明顯影響民眾的醫療品質及自費負擔的金額。所謂「總額預算制(Global Budget System)」,指的是依全民健康保險法就特定範圍的醫療服務,如牙醫門診、中醫門診、西醫門診或住院服務等,預先以協定方式,訂定未來一段時間內(通常為一年)健康保險醫療服務總支出(預算總額),以酬付該服務部門在該期間內所提供的醫療服務費用,並藉以確保健康保險維持財務收支平衡的一種醫療費用支付制度。2017年全民健保總額預算約6,500多億元,較2016成長300多億、超過5%。經過總額協商會議,目前已確認牙醫、中醫、西醫基層、其他預算的總額,醫院總額部分尚有歧見。總額預算制度的實質意義就是,政府在每年的健保給付採總金額控制,超出的醫療費用必須由醫院及民眾自行負擔。
另一個影響民眾就醫權益的是,實施「住院診斷關聯群」制度,簡稱DRGs(Diagnostic Related Groups)。DRGs是什麼?簡單說,就是健保給付給醫院的方式改變,原本醫院治療病人花多少錢,健保就付給醫院多少錢,算是「實支實付」的方式。新制度則改成醫院治療好同一種病症的病人,就給付一樣的錢,如果醫院花更多的成本醫治病人,就會虧錢,反之;花更少的成本醫好病人,就會賺錢。相信一般已經投保醫療險的民眾,最在意的,莫過於自己過去所保的醫療險是否會因為DGRs 而造成影響?
DGRs實施之後,對需要就醫的病患可能造成下列4項影響:
1.住院天數會減少;
2.住院期間檢查項目與用藥減少;
3.門診手術機會增加;
4. 醫院會要求增加自費項目。
或許,大家會認為如果新穎的醫療項目和專利藥材健保不給付,那退而求其次使用健保給付的藥物,或沿用傳統的醫療方式應該無所謂,不必要特別再花錢買醫療險保單。
的確,如果政府在管控醫療費用的同時,也可以兼顧醫療品質,達到相同的醫療效果,當然能省則省。
但在這些政策實施之際,不少台灣醫學界地位及名望崇高的醫師聯合出來發表聲明,指稱政府實施這些省錢政策會「把民眾的命也省掉」﹗醫界甚至擔心,未來慢性病老人和重病患者,最有可能會成為醫院拒收的「人球」。如果連專業的醫界人士都紛紛對此制度提出質疑,我們真的放心賭上自己或親人的健康?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