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健康
運動前避免喝運動飲料 以免發生脫水危機
撰文者:陳文嫺 更新時間:2017-07-17
瀏覽數:7,170
根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表示,此標準訂定是源於早期參照日本農林規格Japanese Agricultural Standards(JAS)對運動飲料的標準所制定,本標準針對運動飲料的定義、酸鹼值及電解質濃度提供一套業界生產時可參考的規格。鑑於該標準制定年代已久,且原參考之JAS標準已廢止,標準檢驗局擬於近期重新檢討本標準之編修方向。
運動飲料此類產品的產生,主要是設計給高運動強度的使用者所飲用,為了達到短時間內補充流失的電解質與能量,是透過「滲透壓」的機制所運作。滲透壓為2種濃度不同的液體、為達平衡所產生的壓力,滲透壓會影響到細胞吸收養分的速度,當兩者濃度相差愈大、滲透壓愈大;相差愈小、滲透壓愈小,而人體的滲透壓約為270~330mOsm/kg,因此可依此界線將飲品區分為低滲透、等滲透及高滲透壓。市面上的運動飲料為達成快速提供能量及電解質補給的目的,大多為高滲透壓類型。目前市售產品中也有「等滲透壓」的飲品,電解質與糖含量較適中。而像我們一般所喝的水和「卡打車」、「DAKARA」(現已下市)等產品,即是「低滲透壓」的飲品。
而為什麼台灣市面上的運動飲料看起來多呈現乳白色雲霧狀呢?生產「生活運動飲料」的三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室副處長楊明恒說明,這是因為台灣早期運動飲料(據《食力》查證為1981年維他露公司出產的「舒跑」運動飲料,以及1982年味王公司引入日本大塚製藥株式會社於1980年研發的寶礦力水得)就是乳白色、葡萄柚口味,因此塑造了台灣消費者對運動飲料的既定印象,三皇雖曾經嘗試研發過不同外觀及風味的運動飲料產品,但市場仍以上述樣態的運動飲料為主流。
早期廠商多添加起雲劑以使運動飲料產品變成白色雲霧狀,但因為塑化劑的食安事件影響,一般消費者容易誤解「起雲劑=塑化劑」,因此三皇生技團隊調整配方,以葡萄柚香料取代起雲劑,且為符合現代人健康的訴求,也將配方調整為符合衛生署食品法規規定的低鈉食品(每100毫升鈉含量僅35毫克)。但對於產品顏色的見解,維大力飲料股份公司副總經理蔡仁哲則表示,若只是為了外觀而添加使產品變色的原料,是不必要的行為,因此維大力運動飲料選擇不添加,使該產品成為市面上少見的透明運動飲料。
宜蘭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駱錫能說明,液體的混濁化效果可透過食品添加物如:起雲劑或植物膠所達成,但其實除了改變飲品的外觀,這些添加物並無其他功能,若是台灣消費者可以接受透明狀的運動飲料,業者也會有動力可以刪除這樣的配方,使運動飲料的成分更聚焦於補充電解質的特性。
那什麼時候可以喝運動飲料呢?《食力》營養師張越評表示是否需要補充運動飲料是根據運動過程電解質流失的程度所決定,在長時間高強度的運動量下若感到口渴,可適度補充運動飲料,以迅速補充體內流失的水份和電解質。而市售的運動飲料580毫升中鈉含量約150毫克,根據衛福部建議每人每日鈉攝取量應於2,400毫克以內,扣除天然食材中所含有的鈉含量,一餐仍約可攝取600~700毫克鈉,一小匙鹽勺調味便已幾近超量,因此一般生活作息或低度運動量者補充水分即可,因應身體所需,不需特別飲用運動飲料。
駱錫能也提醒即使是高強度運動時飲用也應該在運動中、後間隔20分鐘、每次100~150ml多次少量飲用。至於坊間流傳感冒時要喝運動飲料,對此張越評表示,感冒若有伴隨著腹瀉或嘔吐的症狀,確實可能造成電解質流失,可以視狀況斟酌飲用,症狀若輕微則補充水分即可。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食力foodNEXT
食力網粉絲團
食事求實的知識頻道。
食品安全事件頻仍,民眾已失去對食品的信心,易被錯誤訊息操弄;當信心崩解、食安支持系統支離破碎,我們相信「食的根本」不應該被拋棄,而是應該將食的正確知識有系統傳遞,重建人與食品的信任關係。
延伸閱讀
▶肌力每增加2公斤 等於多燃燒5公斤體脂肪
▶瓶裝茶保存期限長 非添加防腐劑而是「滅菌」
▶奶粉、鮮奶誰比較營養? 乳粉含量低代表營養價值差?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