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教學

靠3條線買基金年賺10%! 軟體公司董事提早退休陪女兒

撰文者:林 竹 更新時間:2018-08-29 瀏覽數:14,543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操作秘訣1:用股價指數平均線,抓市場方向
2005年再重回基金市場,鄭怡菁就展現和之前不同的投資策略。

以單一國家、區域型為主
並適時搭配貨幣型基金
以往買基金多半是聽他人意見,或用績效好壞來選擇標的,但這回再次投入,她改以單一國家型基金或區域型基金為主,搭配貨幣型基金,其他的基金先不研究。


會如此選擇,因為她覺得,單一國家型基金或區域型基金資訊來源較多,且比較透明,不像能源型基金,投資人不易釐清基金投資的內容。此外,她也不碰台股基金,因為覺得過去曾投資過股市,與其買台股基金,不如直接買台股。

決定基金種類後,下一步就是用股價指數平均線,來抓住市場方向。她說,就像外國人買台股會看台股指數一樣,她買區域型基金,一定會搭配當地股市的月線、季線與年線等平均移動線,若3條線都呈現向上趨勢,代表市場將呈現多頭,若指數從下方突破,開始準備往上,就是買進的好時機,她再慢慢進場。

舉例來說,她看到2010年印度sensex指數在5月落底後,於7月時,年線及季線從下降逐漸轉成水平,而月線與股價指數也從下方突破轉上,她認為買進訊號浮現,就開始在7月買入印度單一國家型基金,10月底停利出場,報酬率約10%,獲利超過7萬元。

操作秘訣2:嚴守停利停損,獲利才能安穩入袋
鄭怡菁認為,在她的投資策略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嚴格遵守停利停損原則,一到就出場,絕不留戀。」

績效達30%就停利
虧損15%就停損
從2001年開始,鄭怡菁不管投資股票或基金,都設下「績效20%~30%就停利、虧損15%~20%就停損」的要求,希望自己在可承受的風險下,追求投資績效。

不過,標準設得很容易,做起來很困難。鄭怡菁坦白說,停利停損沒有次次都照著做。2000年就是因為追高報酬,最後還是賠錢出場,讓她深覺,「還是要遵守停利停損的原則。」

因此2005年開始單筆買基金後,她嚴格遵守停利停損的標準,2006年,手上持有的基金漲跌互現,都能維持年報酬率10%的好表現,到2007年下半年,金融海嘯前夕,她發現手上基金績效已下跌15%,立即停損,把手上300多萬元的基金,全數轉換到貨幣型基金,但結算時已賠25%。她說:「和很多人基金慘賠60%、70%相比,我只小小受傷25%,算很幸運了。」

因為資金放在貨幣型基金,後來因新台幣大貶,她換回新台幣時,又小賺了10%的報酬率,等於只虧損了15%;2009年初台股由低點開始反轉,她把這筆錢全數轉入台股,買入宏達電(2498)、玉晶光(3406)等個股,2010年出場時,至少獲利1倍,近700萬元。

回首這些年來的投資心得,鄭怡菁謙虛地說,自己或許比不上其他的專業投資前輩,但每年10%的報酬率,一定能穩定入袋,提早退休,陪在心愛的女兒身邊,度過她的精彩童年。

勤記帳+設預算=無痛存錢法
談投資,鄭怡菁自有一套心法,但現在年輕人22K(指薪水2萬2,000元),起薪雖比自己當年低,但其實只要勤勞記帳、抓出預算,生活品質不用過得太刻苦,也能快速存到可用於投資的錢。

鄭怡菁初入職場就開始記帳,直到現在退休在家陪女兒,也未曾落下這門功夫,她說,記帳可以讓人更了解自己的收支現況,並實踐理財目標。她不是記錙銖必較的流水帳,而是用預算來控管。舉例來說,把薪水概略分配,抓1個月飲食花費6,000元、娛樂費用3,000元、交通費用4,000元等,把預算分配的結餘,都存在另一個帳戶中,等資金存到10萬元理想金額、有好的投資標的時,再進場投資。她進一步說,有些人覺得存錢會讓娛樂休閒消失,一想到存錢就提不起勁,但用預算控管,能在保有生活品質的前提下,一樣完成存錢的目標,且會更有動力。(文◎林 竹)

出生:1968年
經歷:軟體研發公司董事
現職:家庭主婦

延伸閱讀
4步驟規畫退休財務 50歲前享受第二人生
靠配息基金 打造養老現金流
延伸學習
蕭碧燕教你有錢退休靠基金就對了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