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基金

基金賺息術》以債養股 月配息3萬、15年零虧損!

撰文者:編輯部 更新時間:2018-09-04 瀏覽數:218,673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這是投資人再熟悉不過的警語了。不過若我告訴你,有位基金達人在這個風險為常態的市場中從沒賠過,你信不信(編按:本文撰於2015年)?

這位名叫陳錫修的銀行授信襄理,過去15年基金投資生涯中從不曾虧損出場,過去5年更交出了年報酬率13.5%的亮麗成績。更重要的是,他摸索出的這套「基金賺息術」,無論市場好或壞,每個月光靠債券型基金就能創造出3萬多元現金,穩穩流入陳錫修的口袋!


單筆投資股票型基金一度慘賠
透過轉換標的才解套
不過,陳錫修並非一開始就這麼順利。回想2000年為了「參與」所在銀行業務推廣,陳錫修單筆買進了富達日本與富達歐洲兩檔基金。

沒想到,富達日本基金卻讓他感受到長抱8年後、帳面上慘賠70%的巨大壓力。但陳錫修不服輸,他深入研究,足足又多花5年的時間,透過轉換標的,最後終於讓這筆投資由負轉正,在小賺0.13%時出場。經過這次教訓,他認為用單筆買股票型基金,賭運氣的成分過高。

他表示,定期定額買股票型基金,就算選對標的時大幅上漲,但若沒抓到波段,很容易就會錯過獲利了結的時機。因此,比較被動的投資人,很容易就陷入「一直扣(款)的循環裡,漲的時候也不知要停利,等波段下來才知道,但是賺的錢又吐回去了,那這樣投資就沒意義了。」陳錫修說。

陳錫修體認到,唯一能夠真正降低風險的,還是要有穩定的配息(現金流)才行。於是他決定從債券型基金著手,從個人資產中撥出300萬元的資金,「分批」換成10萬美元,以降低匯率波動的換匯損失,然後買進以美元計價、每月配息的債券型基金。

陳錫修從2009年開始買進的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與企業債等基金,3年半後就為他創造出每月超過1,100美元(約合新台幣3萬3,000元)的利息。陳錫修表示,「每個月配息入袋,就是持續不斷降低我的投資風險,而且還可以再利用,用於新的投資。」

先以債券配息建立護城河
再買股票型基金,滾大投資部位
在銀行負責放款業務的陳錫修,深切知道許多企業被迫關門是因為缺少穩定的現金流入。這個觀念套用在個人投資同樣適用。債券型基金的穩定配息等同就是「保護空間」,為個人投資築起安全防護網。定期定額買債券型基金,每個月都會配息,「利息原本就是一種收益,就是在降低你的風險。」他說。

護城河建立後,陳錫修為了提高獲利、擴大複利滾動效益,就將債券型基金創造出的每月配息現金,再定期定額買進股票型基金,並且設定15%~20%的停利點。一旦報酬來到滿足點就整筆贖回,繼續投入債券型基金,以擴大投資母部位(詳見圖1)。

這種以債養股的組合方式,讓陳錫修同時賺進了穩定財與機會財,並且在短短4年半左右的時間,就讓整體基金投資部位從原本的10萬美元,成長到17萬4,800美元左右,增加了75%。

2014年陳錫修任職的銀行向員工提供投資型保單優惠,計算下來的開銷費用較基金收取的信託管理費低廉。陳錫修考量他的債券投資規畫長達15年甚至20年,累積下來的交易成本相當可觀,因此已將原本債券基金部位轉為投資型保單。

不過,投資型保單連結標的依然都是債券型基金,每月穩定配發的股息也繼續定期定額再投回基金市場。「反正這筆錢現在也用不到,我就慢慢養,愈養息就愈多,也會養得愈快。」陳錫修說。

現在,陳錫修也開始將這套基金賺息術教給兩位女兒,鼓勵她們用高收益債或新興市場債存錢。他強調,被動型的投資人比較適合用債券,不用花很多時間去關心、管理。配息累積一段時間後,就可以再拿來提高投資金額,「利上滾利,反正年輕人時間長嘛,我們就可以利用複利來滾報酬。」他說。作風務實的陳錫修提醒投資人,千萬不要小看利滾利的威力。就算保守點,以每年5%配息率計算,持續買進高收益債基金,「20年後不就(賺)100%回來了。」

此外,他認為年輕人一開始投資未必要設定年份,反正就是養成利用債券型基金儲蓄的習慣,直到需要用錢時再提出來。何況債券基金淨值波動不大,何時贖回差異較不明顯;但股票型基金,若需要用錢時淨值正巧在低點,就不太划算了。

談到給予女兒的理財建議,他慈愛又語重心長地說,若大學畢業後、22歲開始上班,每月只要能攢下3,000元或5,000元定期定額放進債券型基金,「就算投資個20年也不過就42歲,剛好是需要用錢的時候,例如要養小孩等,這一筆錢正好能對她們的財務、經濟有所幫助。」

陳錫修買海外基金通常都用美元,因為基金市場以美元計價的產品最多,投資人轉換標的時就可減少匯兌成本。至於部分基金投資人熱中持有的南非幣、澳幣等,陳錫修通常建議「少碰」,因歷史經驗顯示,這類貨幣的匯率風險相當高。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