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爛理財

從生活學經濟》銀行利潤怎麼來?大多數的錢隨時都被使用著…

撰文者:梅森.皮里、譯者:蘇鵬元 更新時間:2019-03-12 瀏覽數:8,661

關鍵字:

存股 金融股 銀行

部分準備金制度
當紙鈔有金條保證價值時,持有金條的人會發現,隨著紙鈔的流通或儲存,紙鈔代表的金條並非會馬上被全部贖回,因此他們能夠使用其中一部分去投資在有付利息的債券上。

現在銀行也在做類似的事情。因為知道存款人不會在說要提款時,就馬上領回所有的錢,所以銀行放款的金額就可以更大,只要保有足夠的錢以滿足隨時提款的可能需求就好。這會使得經濟體系裡流動的資金產生總量增加的效果,跟其他情況比較起來,也能為企業提供更多可用的資金。小存款戶不夠了解商業的機會和風險,因此銀行能夠代表他們並把錢拿去運用。


這種準備金制度,讓更多的錢得以在市場上流通,但這並非完全沒有風險,端看銀行在放款方面的保守程度。銀行必須衡量放款風險,也不能把過多的存款戶現金投入在可能失敗的交易中。

如果經濟衰退,銀行提供貸款的關鍵產業跟著倒閉的話,借款人可能會因此拖欠款項,或許會使得銀行沒有足夠的短期現金來滿足可能的提款需求。

在2008年銀行危機期間,有一個確定的因素是部分銀行對房地產市場的高風險借款人過度曝險,有些房地產抵押貸款存在著高違約風險,但當時已被整合在一起進行出售、交易與投資,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承擔高違約風險;而在帳面上持有大量這類型貸款的銀行發現,理應用來履行義務的準備金已經嚴重短缺。

當人們失去信心時
一家銀行可能發生最糟的事,就是存款人要求提領的錢比銀行當下可以提供的錢還多。如果大家對銀行失去信心,覺得他們的資金可能不再安全時,這種事情就可能會發生。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急著提出存款,以防銀行倒閉,然而這麼做只會更容易使銀行倒閉。

最糟糕的情況是,銀行會出現「擠兌」(run),這表示焦慮的存款人正大排長龍地等待提領現金,而銀行則只好努力地去找出足夠的資金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別忘了,銀行的資金,有很多是被綁在提供給企業的長期貸款上。

事實上,大多數的政府並不打算讓商店街的零售銀行倒閉,使得它們的存款人失去存款。政府不希望民眾因為銀行的管理不善或者是誤判而受害,因此在這種情況發生時往往會介入,並對相關銀行進行紓困。政治人物害怕,如果他們無法保護存款人,將會因此惹怒那些感到委屈的存款人(本文摘自《生活就是經濟學》第7章)。

美國智庫亞當斯密研究院(Adam Smith Institute)院長、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土地經濟系資深客座研究員。他與伊蒙.巴特勒(Eamonn Butler)在2010年獲得國家自由企業獎(National Free Enterprise Award)。

他時常在電視與廣播中擔任時事評論家,並且在許多主要的全國性報紙與雜誌上發表文章;也時常向大學與學院的聽眾講述經濟與政策議題,偶爾會參加國際會議小組討論並發表演講。

他畢業於愛丁堡大學(Universities of Edinburgh)、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ies of St Andrews)和劍橋大學。

【相關著作】
◎Think Tank(2012)
◎101 Great Philosophers(2009)
◎Freedom 101(2008)
◎《邏輯即戰力》(How to Win Every Argument,2007)
◎The Sherlock Holmes IQ Book(與伊蒙.巴特勒(Eamonn Butler)合著,1996)
◎Boost Your I.Q.(與伊蒙.巴特勒(Eamonn Butler)合著,1991)

【青少年著作】
◎The Emerald Warriors(2011)
◎Tree Boy(2011)
◎The Waters of Andros(2007)
◎Children of the Night(2007)
◎Dark Visitor(2007)

【相關網站】www.madsen-pirie.com

清華大學經濟系碩士,曾任《天下雜誌》出版部資深編輯、《新新聞》資深記者、《商業周刊》研究員。譯有《失敗學:那些殭屍企業教我的事》、《投資最重要的事》、《手機消費革命》、《巴菲特:從無名小子到美國大資本家之路》(合譯)、《漫步華爾街》(合譯)等。




博客來購買連結

延伸閱讀
交易創造財富 什麼都不做才會貧窮
渴望創新與財富 讓他們勇於挑戰經濟體系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