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股點評

蘋果不再是創新領導者?數字顯示:蘋果賺錢能力愈來愈強大,4大賺錢領域一次看!

撰文者:《Smart智富》社長峰哥 更新時間:2021-12-15 瀏覽數:12,089

關鍵字:

美股 蘋果 Apple

最近有個消息說蘋果之前因為缺料,砍掉iPhone 13大約1,000萬支的訂單,之後可能不會回補了,原因是因為今年底購物旺季恐不如之前預期。這個消息也讓台灣的蘋果供應鏈非常緊張,畢竟過去10年來,這顆金蘋果是撐起台灣科技業的關鍵,難道,蘋果要褪色了嗎?在「Smart智富」YouTube頻道《蘋果面對手機市場成熟,未來成長動能關鍵在哪?台灣蘋果供應鏈未來商機有哪些亮點值得注意?》這集「社長聊天室」的影片中,我們談到蘋果的下一步,以及它的台灣供應鏈夥伴對未來的布局。

蘋果不再是領導者?數字顯示:蘋果賺錢能力愈來愈強大
雖然大家都說,蘋果不再是科技創新的領導者,但它的賺錢能力卻是愈來愈強大。在2021財報年度(截至2021年9月25日),蘋果創紀錄的交出3,658億美元的營收,較前一年成長33%,但每股盈餘成長更驚人,達到5.61元,成長71%。蘋果的市值則來到2兆6,55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73兆8,000億元),台灣一年的GDP才新台幣22兆5,000億元,等於這一家公司的市值就超過台灣3年的經濟產出,真正所謂富可敵國。

蘋果執行長庫克,或許常被批評創新不足,但他真的是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企業家之一,他在2021年財報的法說會上提到,因為供應鏈緊張,影響營收大約60億美元,這也為什麼會有傳聞砍單千萬支手機訂單,但之後不補單,難道是iPhone 13賣不好嗎?其實以到目前為止的消息,需求比較疲軟的是較低階的iPhone 13,至於高階的iPhone 13 Pro跟iPhone 13 ProMax需求還是很強勁。

而我們從各方消息,也可以合理推測,在供應鏈緊張的狀況下,蘋果優先確保了高階與高毛利產品的出貨,至於較低階的產品,本來就是為了衝市占率或牽制競爭對手的策略,一旦銷售旺季過了,除非需求異常強勁,否則補單的機率本來就不高。畢竟,消費者只會為了高價旗艦型產品而等待,低階產品可替代性很大,消費者若買不到iPhone 13 Mini,很少人會傻傻等待,因為有很多替代產品可以選擇。這也就代表,砍單對組裝高階機種的鴻海影響不大,但對組裝小尺吋的和碩,就會比較吃虧。

蘋果4大重要營收來源:軟體服務具成長潛力
不過,蘋果的產品愈來愈多元,除了iPhone、iPad、Apple watch,還有各種訂閱服務,因此要看蘋果對台股供應鏈未來的影響,還是要分不同產品來看,我們依照營收占比的重要性,介紹如下:

蘋果重要營收1》iPhone
這是蘋果宇宙的核心,2021財報年度,來自銷售iPhone的營收占公司總營收的52.5%,超過一半,顯見其重要性,尤其是2021年第3季靠著iPhone 13的熱銷,蘋果手機市占率上衝到15%,全球排名第2,僅次於三星,市占率雖然只有15%,但銷售iPhone的利潤卻占全球手機利潤第一(詳見下圖),按不同季度,占到70%~85%,相當驚人。雖然近幾代的iPhone被認為創新愈來愈少,不太會有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新功能,不過展望未來,大家也多半同意,iPhone產品滿意度與用戶黏度都相當高,一旦使用過iPhone,跳槽到其它品牌的機率低,而隨著手機市場的飽和,未來的市場規模成長可能都在低個位數,這意味著換機需求將主宰市場,而iPhone將因用戶對其強大的品牌忠誠度,繼續維持「最賺錢與最容易使用手機」的封號。



蘋果重要營收2》軟體服務
服務收入占總營收的18.7%,雖然離iPhone還有一大段距離,如果你是直接投資蘋果的股東,這是你最應該注意的收入,因為從長期來看,這很能會成長為蘋果未來的第一大收入來源,也是蘋果本益比能否上調的關鍵,因為在投資市場上,軟體與服務的收入,會得到比硬體更高的本益比評價。從長期趨勢來看,蘋果收入占比中,銷售iPhone呈現緩降,而服務收入則緩升(詳見下圖)。

蘋果目前擁有7億4,500萬付費訂閱用戶,較前一季成長4,500萬戶,比前一年成長1億6,000萬戶,訂閱用戶來自Apple Music(音樂訂閱平台)、Apple TV+(類似Netflix的影音串流平台)、Apple Arcade(蘋果的訂閱制遊戲平台,有超過200種以上的遊戲可玩,當中不乏經典作品,蘋果標榜沒有廣告、沒有遊戲內購買,功能都是完整開放)。Apple news+(數百種雜誌、熱門報刊和數位出版品)、Apple Card(美國蘋果公司與高盛合作發行的網路銀行信用卡,主要用於iPhone上的Apple Pay),還有Apple Fitness+(蘋果健身)等等。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