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ETF能穩定領息,但真的百利無一害嗎?清流君:這6個原因,我不選高股息ETF - Smart自學網|財經好讀 - 股票 - ETF獲利術(預期報酬,高股息ETF,選股因子,成長性)

ETF獲利術

高股息ETF能穩定領息,但真的百利無一害嗎?清流君:這6個原因,我不選高股息ETF

撰文者:清流君 2022-12-22 瀏覽數:11,036

高股息存股
根據報導,近期台灣高股息ETF的受益人數正式突破200萬大關,你走在路上隨便問1個人,很可能都有買高股息,如果有,請務必要把我這篇文章給他看,但是先說,如果被打不干我的事。

「存股」一詞是台灣散戶、財經老師和投資網紅獨自發明,口耳相傳且非常具有特的專有名詞,同時也是台灣投資人最熱門的投資股票方式。


所以投資人在挑存股的基本篩選條件,其中之一是會想要有穩定的「高股息」。會選擇存股的投資人,通常會希望用以取代銀行定存來產生穩定現金流,因此「殖利率」是存股族在進行存股時最重要的篩選指標之一。

存股族通常偏好的殖利率大約是在4%~5%左右或以上,有些股票殖利率甚至會高達10%以上。

我相信會點進這篇文章的讀者,代表你內心對高股息肯定帶有一定程度的質疑,所以在這邊我真的很希望各位能夠把整篇文章看到最後,深入理解、導正投資觀念。存高股息的股票,長期能穩穩安心收到配息、落袋為安,如果股價上漲,感覺就是多賺的,如果沒有,還是可以拿到股利,而且很多高股息的股票都是很穩健的公司、潛在風險很低。

投資人為什麼會這麼喜歡配息?其中1個理由就是:股息的發放感覺可以對股市劇烈的價格波動提供安全的避風港。

所以高股息投資,最能打動的人往往是那些很怕風險,同時又很想要有穩定現金流的投資人,這些人通常是年長即將邁入退休或是已經退休的投資人,看看那些存股達人的粉絲信徒就知道了。

的確高股息能帶來心靈上的慰藉,但凡事一體兩面,是會有很大的副作用的。有6大根本性的原因,導致高股息注定是種有缺陷的投資方式。

原因1:沒有較高的預期報酬
我們都知道要買會賺錢公司的股票,1間公司如果賺錢,它可以從盈餘裡面配息給股東。
如果虧錢了也可以配息嗎?當然,從「公積」裡面配出就可以做到。

公司可以從「資本公積」和「法定盈餘公積」拿一部分現金配給股東。

簡單說,資本公積指的是股東的錢,法定盈餘公積指的是過去公司賺的錢提列到帳上。如果拿來配息,就代表「把股東的錢、再拿來還給股東」,也就是用「吃老本」的方式把錢拿出來發給股東當配息。
像是今年受到股債雙殺的影響,各大金控賺的錢如果不夠發股息,就很有可能會用吃老本的方式從公積裡面拿出來配給股東,所以說公司無論是賺錢還是虧錢,都有辦法配息,就看它要不要而已。

我們可以想想看,買入股票就代表我們就成為公司的股東,那些可能要配成股息的盈餘或公積,不管是留在公司還是變成現金發給我們,其實都還是我們的資產,不管公司的配息來源是什麼,我們都擁有這些股東權益,管它配多少、配不配都不會有任何影響。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著名的「MM理論」也表明:股利是中性的,無法影響投資報酬。

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一家公司的價值來自它做出的各項投資,像是擴建廠房、購買新的生產設備或是研發新產品等等...,以及公司投資創造出來的報酬率。

如果一間支付高股息的公司可以用發行股票的方式,得到不發股利省下來的資金去做相同的投資,那麼配不配息都不會對公司的價值或股票的報酬造成任何影響。事實也是如此。

圖1:1997~2006年全世界股票依照殖利率高低分組

圖片來源:先鋒集團

根據先鋒集團的研究,作者調查了1997年~2016年全世界的股票,把他們依照股息殖利率的高低分成4組(如上圖1),高殖利率股票的投資總報酬,和低殖利率的幾乎一模一樣,殖利率的高低和股票報酬並沒有顯著的關係。

這代表投資人不應該在意配息和資本利得之間的差異,因為這兩者都是總報酬的共同組成,但是如果配息那邊要繳的稅高於資本利得那邊的成本時,那麼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原因2:要付出更多的稅和投資成本
在台灣投資股票的「資本利得」(編按:價差獲利)是不需要繳稅的,也就是你買賣股票,除了很低的交易手續費和證交稅以外,是沒有其他成本的,但是「配息」是需要繳稅的,要嘛跟綜合所得稅一起繳,不然就是分離課稅,兩者的稅率不一樣,不同稅收級距的人採用的方式也不相同。

圖2:股利所得課稅新制

圖片來源:財政部

再加上高股息ETF本身的交易費用,很明顯都比市值型的ETF高出不少。

圖3:高股息ETF交易費用比市值型的ETF高

圖片來源:清流君

這等於是兩個人在賽跑時,每一圈都讓對方一隻腳再跑,長期下來自然相當不利。

這邊有個小故事分享給大家,在1967年波克夏發了一筆0.1美元的股息。然後就有人問巴菲特說:「你不是很討厭配息嗎?為什麼公司還發過唯一一次的股息?」巴菲特他是這樣回答的:「我一定是在尿尿的時候才不小心做出這個決定的」(I must have been in the bathroom when the decision was made)。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巴菲特對公司不配息的立場非常堅定,在他2012年給股東的信當中,解釋了為什麼公司進行股票回購才是極大化股東利益的方式:「All you get with Berkshire stock is that you can stick it in your safe deposit box, and every year you take it out and fondle it」。

AD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