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書摘

你能用1美元生活1天嗎?馬斯克的回答是這樣...認清收入線與生存線,你就能創造更大的財富

撰文者:黃士豪Will 更新時間:2024-05-21 瀏覽數:2,389

關鍵字:

薪水 理財 財務 財富 工作目標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要創造真正的人生財富,我們就要知道:財務與財富的分別,以及這世界的錢怎麼分配。這個世界的財富不是根據科系分配的,而是根據你能解決的問題有多大來分配的。你認為你的工作在解決多大的問題?你是在解決「能力背景」所及就能解決的問題,還是你也有真正想解決的問題?

不管現在想不想得到,先記住這件事,如果你有想解決的問題,而這個問題解決後,如果能造福越多人,你就能收獲越多財富。但解決問題的過程可能碰到更多阻礙、更多問題,延伸更多可能令常人更痛苦的時刻。所以,確保想解決的事對自己有意義,以及至少有一點熱情是很重要的。

聽起來很麻煩嗎?是不是想說,那就開始投資,早日退休吧!讓我來告訴你,為什麼主動收入結構要先搞定。如果沒有搞定主動收入結構,你可能賺到錢,但也很有可能賠掉一生。而從主動收入的內容開始,就算還沒賺到錢,你也開始賺到「財務自由」的人生了。我們將主動收入結構分三步驟說明。


步驟1:探索自己的財富因子

現代社會最普遍,也最不合理的追求就是「退休」。我很開心近幾年來開始看到有人提出「退而不休」、「第三人生」的概念,因為這才是讓人感覺「真正活著」的樣子。

所以要找到「熱情」嗎?—請別過度依賴「找到熱情」的想法!因為真正的熱情,有著越投入、越享受的特性,所以熱情不能用「找」的,要用「做」的。例如我喜歡分享學到的東西,隨著研究越多、分享越多內容、次數越多,就越熱愛分享這件事。

但光有熱情也是不夠的,因為很有可能是在自嗨。所以下個問題很重要,需要找到在你自嗨的同時,也能幫助到別人,或是解決別人的問題。這是讓你所享受、熱愛的事能夠帶來收入的關鍵。也就是我分享完後,大家是聽聽就算了,還是真的能有所啟發,甚至採取行動,來讓自己的人生也發生改變。而為了能讓這樣的改變發生,我自己也開始更加投入於教育、培訓、諮詢、教練技術、溝通、心理學等領域,來讓我熱愛的事也能真正為別人產生價值,甚至產生所謂的經濟效益。

而要找到這樣的方向,我最常建議大家用「快樂」、「優勢」、「意義」三個圈的交集來找,中間交集的,就是財富因子。我也很喜歡用「IKIGAI」的四個圈來檢視(這是一個日文字的音譯,意思是「生之意義」),因為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使命,只有圍繞自己的天賦使命來推進自己的事業,才有可能創造最大價值,才能用一輩子來累積,而不是整天想著什麼時候才能退休。


步驟2:先求生存,再求發展

哇,如果做不喜歡的工作是浪費生命,那是不是趕緊辭掉工作去尋找熱情?但說實話:

1.就大多數人解讀工作、投入工作的態度與程度,根本沒資格評斷自己的工作到底有沒有意義。
2.誰說繼續工作跟尋找財富因子不能並行?

我不擔心一個人還在為了生存苦苦掙扎,我只擔心這樣的人會認為生存就是全部。但很可惜的,我們的教育制度就是這樣。

找到好工作、領到好薪水、談個好待遇,其實都只是「生存層面」的追求,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沒人考慮到你開不開心、快不快樂,而是認為你有了不錯的工作、職位、薪水,就應該知足、別那麼矯情。

總之,即使這份工作不見得是你最喜歡的,你還是有感激它的理由。它給了你生存條件,也給了你在生存之上,可以去挖掘尋找、學習發揮天賦使命的空間。

那我們如何定義生存?以下3點是我的生存定義。

1.盈餘線:每月盈餘達到10%收入。
2.緊急預備金:銀行裡的流動資金有六至十二個月的生活開支(含貸款)。
3.保險:基本保險,涵蓋各種突發狀況的開支(醫療、意外、房屋、汽機車、旅平、工作、壽險)。

在還沒達到上述標準前,就先別想著要追尋熱情、夢想了!因為你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緩衝能讓自己堅持下去。這也是為什麼,越年輕越應該開始探索、追尋熱情。因為儘管這時的收入沒有未來四十、五十歲時那麼高,但開銷與責任也低很多。一人飽全家飽的狀態,才最能夠橫衝直撞、挑戰不可能。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