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書摘
你能用1美元生活1天嗎?馬斯克的回答是這樣...認清收入線與生存線,你就能創造更大的財富
撰文者:黃士豪Will 更新時間:2024-05-21
瀏覽數:3,794
到了一定年紀,父母已經退休、自己也成家生子,即使收入成長,但同時開銷往往增加更多倍。舉例而言,你是社會新鮮人時,薪資可能3萬2,000元,但你的開銷可能可以控制在2萬5,000元。每個月有7,000的盈餘,已經遠遠超過10%。就算你在還學貸、信貸,你依然要為自己能有這麼高的儲蓄率感到驕傲。接下來就是讓自己盡快存到至少三∼六個月開銷(2萬5,000×3),並且在收入增加的同時,控制自己的開銷幅度(開銷,不是投資)不要超過收入增長幅度的40%。只要能這麼做,我相信你就能活在不需要擔心財務狀況的生活中,並且能夠有更多時間、精力與機會,去創造更多的收入。
而一位中年的一家之主,即使薪資來到了15萬,但是房貸、車貸、孩子教育、家用、孝親加一加,很有可能就達到14萬3,000了。這個時候,就算一樣存下來7,000元,但因為每個月開銷太大,就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存到六個月的開銷(14萬3,000×6),也就需要更久時間才能有足夠的經濟護城河,來讓自己開始進行投資或找尋其他機會。否則他的任何套牢或是失去工作所造成的傷害,將遠遠高於社會新鮮人。這兩個例子正是「反脆弱」理論的最佳對照組。
生存就是生存,能活下來的最基本條件只要符合上述定義即可,其他的「買房」、「度假旅行」、「負債還清」等都先放一邊,否則將無限上綱。你將為了追求無止境的安全感而放棄遠高於安全感的理想人生,終其一生不斷說服自己知足、認命。
著名的物理學家曾經問過馬斯克,你怎麼有魄力去創造Paypal、特斯拉和SpaceX。馬斯克說,我大學的時候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看自己能不能用1美元生活。後來他去沃爾瑪買了50美分的散裝泡麵,發現自己確實能用1美元過一天,他確定了生存的底線為何,當然可以無所顧忌地去挑戰更遠大的目標願景。
無論你的理想人生是什麼樣子,我想我們都該知道,假設因為「安全感」的恐懼作祟,就很有可能為了現在一畝三分地的舒適圈,而不願跨出去追求更多。藉由理解我們實際的生存所需,我們才能夠辨別實際上有多少餘裕能夠拿來投入、創造想要的未來。
收入線-生存線=你能拿來投資自己、創造未來的餘裕。所以收入越高、生存線越低、餘裕就越高,反脆弱能力也越強。反之,就算是高薪族群,當他們的生存成本很高,那麼他們的反脆弱能力反而不如薪資較低的人。這也是為什麼生活越簡單,其實擁有更大、更長期力量的原因—他們更能面對環境變化的衝擊,並且有更長的跑道、能支付更多的投入在打造未來,而不是單純鞏固現在。
收入線與生存線的概念,不僅適用於金錢的收入與花費,同樣適用於時間。當一個人為了生存、薪資,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那麼他當然只剩更少的時間來思考、探索自己想要的人生,最終形成被工作推著往前跑,每天都在忙,但不知道忙什麼的被動狀態。相反地,當一個人的生活越簡單、需要的錢越少或是能用更有效率的方式賺到生存所需的錢,他就有更多時間來探索、投入自己熱愛的事,進一步更早打造出自己的理想人生。
我不提倡因為衝動而丟辭職信的行為,但我相信在做好財務的基本配置、清晰自己的生存所需、有意識設定時間線後,我們都應該勇敢探索、設計自己的人生。
步驟3:打造自我投資的成長曲
賺到更多錢的核心優勢來自於你釐清生存與發展的界線。求發展不是要你再去找一份更高薪的工作,而是朝著更能實現「人生財富」的方向前進;自我投資不再是盲目考證照學英文,而是真正能帶給你幸福感、成就感的成長途徑。
所以生存滿足了、熱情領域也模模糊糊找到了,接下來怎麼辦?我們可以設定一個小目標:讓熱情領域收入達到目前的薪資水準。
「哪有那麼簡單,我可是努力半天才能有現在的收入耶!」—這是恐懼驅動的想法。因為害怕失去現在所擁有的,所以即便不喜歡,也不斷讓自己忍受,躲在並不舒適的舒適圈裡。再者,急於求成、想要說換就換,希望馬上能有相應收入,那肯定也不容易。但如果你能給自己五年的時間呢?這就是我早期職涯每天在工廠裡面時的重要策略:
策略1.白天求生存、晚上求發展
有沒有相關領域的人,他們已經達到目標收入?如果有的話,他們是做什麼的?怎麼做到的?你不妨到相關領域找職缺,看看需要哪些技能、背景,從那些目前還缺乏的專業開始,為自己設計學習計畫。
我曾經以為,到iPhone工廠、派駐上海、拚命加班達到的年薪百萬,已經是很難突破的門檻。但後來我發現自己擁有講課、分享、諮詢的熱情,並且開始執行這樣的過程後, 竟然產生了我原本想像不到的結果—每天不覺得在工作,卻在不知不覺中,光是憑講課就曾達到破億的年收。
策略2.圍繞財富因子打造收入結構
投入自己的興趣,一開始都需要花錢,所以一定會是負的,但這是必要過程。要是能達到每月薪資,也就解鎖了「免退休人生」。
在台灣的薪資環境下,我相信大家都能感覺到,目前選擇「創業」、「數位遊牧」或「一人公司」的機會成本都相對低。我們的上一代要是放棄薪水去創業,就相當於放棄了穩定的生活、相對優渥的待遇,甚至是用薪水買房的機會。但是現在的工作環境變化大、企業本身面臨的挑戰也很嚴峻、不如以往穩定,保障相對來說已經變少。而薪資待遇成長幅度低、薪資已經負擔不起蛋黃區的房子,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其實選擇創業所需要面臨的割捨壓力也比以往少,甚至未來的風險,說不定都比就業還要低。
尤其是現在個人品牌、一人公司興起,市場上有越來越多相應的資源、服務,讓大家能以更快、更方便的方式,打造自己的收入。我想這樣的趨勢只會越演越烈,未來的經濟結構極有可能就是由超大巨獸企業與奈米個人服務所組成。中小企業將需要更多的護城河,或是占據極其利基的市場才能有長期發展。
因此整個收入的核心概念,應該從「努力賺錢來過想過的生活」轉換成「如何做想做的事還能賺到錢」;「從因為我只會什麼,所以就做什麼」,轉換成「如果我想用那樣的方式賺錢,我應該開始學什麼?」
這輩子賺多少才夠?:【行動清單×10張表格】逆轉勝!成為自己的富一代
作者:黃士豪Will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4/04/26
作者簡介_黃士豪Will
曾帶領公司,足跡遍及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上海、美國、澳洲,超過10萬學員,並在台灣完成超過萬人以上授課、千人以上個人財務、生涯與成長諮詢。現在更創立財務教育科技公司,與世界頂尖大學、非營利組織、政府部門、聯合國等合作,開發出AI輔助的財務學習App,實現「財務學習是基本權利」到世界各地。
【學歷】
台南一中畢業、成功大學學士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管理碩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價值投資學程
【經歷】
澳洲上市集團 8VI Holdings 全球金融教育科技事業執行長
國家發展基金會 天使投資人
POP Radio 夢想實驗室節目主持人
【現任】
新加坡 金融教育科技新創 GoodWhale 共同創辦人暨CEO
三實而立 人文紀實紀錄片主持人
RFP 美國註冊財務策劃師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