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面談卻成仇人相見?強勢未必能服人心,激發團隊潛能才是主管該做的事 - Smart自學網|財經好讀 - 好生活 - 進修充電(離職,領導,控制,面談,萬言書)

進修充電

離職面談卻成仇人相見?強勢未必能服人心,激發團隊潛能才是主管該做的事

撰文者:職場裡的人類圖 更新時間:2025-03-26 瀏覽數:633

關鍵字:

離職 領導 控制 面談 萬言書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摘要
來到新環境以後,「控制」變成最大的魔咒。當然,在初期整治混沌的時候,「控制」有其大用,很快在速度和良率上看到成果;然而「控制」的考驗,出現在團隊任務與陣形明朗、即將可以開幹的關頭。

3月7日一則社會新聞,帶給我極大的心理震撼。看著新聞標題,不免感嘆,究竟是怎樣的深仇大恨,會讓離職面談成為刑案現場?

網路上,流傳著更深入的事件內幕,那封當事人向上級表露真心的「萬言書」,直指營運和管理的偏頗、疏漏,讀來亦令人心驚肉跳。許多懇切的建言,於我發揮了警惕的效果。


就本質而言,我的確是重視交付(delivery)的領導性格,這在執行層面是喜訊,對於團隊管理則可能形成隱憂,因為交付與品質、成本息息相關。年輕時,我以快取勝,快做、快錯、快修正,無法忍受團隊慢工出細活,寧可讓人感受到團隊一直在動作,而忘了停下來等待團隊跟上的結果,很快就讓我嘗到孤軍奮戰的苦果。

年紀大了以後,我不再苛求一次到位,轉而對過程和品質錙銖必較,容錯率極低,只願選用資深、有經驗的左右手,這也造成我團隊的用人成本居高不下,卻又因為我授權有限,這些大將永遠只拿得出烹小鮮的菜色,人才效益低落。

作為我的部屬,沒有成千、也有上百,只有個位數的人、以「萬言書」一般的直白態度告訴過我,「迫切想要控制每一件事」是我最大的致命傷,也是他們選擇不再與我共事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們說得沒錯——年輕時,我控制速度;年老後,我控制良率。任何和我的頻率與邏輯相左的人,都很難在我的團隊受到重用。那時不自覺,我其實無所不用其極地在介入,試圖讓每個人的做事方式與我相同。

來到新環境以後,「控制」變成最大的魔咒。當然,在初期整治混沌的時候,「控制」有其大用,很快在速度和良率上看到成果;然而「控制」的考驗,出現在團隊任務與陣形明朗、即將可以開幹的關頭。

我發現,我會莫名堅持某些部門的人事任用,聽見自己用「這樣你才有餘裕往上一層思考」這樣堂而皇之的理由;溝通幾次無果之後,愈來愈常在需要我做把關的複試場合生起悶氣,不明白為何對方會如此堅持要聘用與我期待不符的人選。

有一次,我聽見面試者詢問部門主管,團隊裡的用人準則和帶人風格為何?部門主管回答:「這是一個腳踏實地的團隊,因此找的都是願意捲起袖管、不怕手髒廚房熱的人。我不怕你的經驗不夠老道,這個我可以一步一步帶著你來熟成。」

我立即一震。對啊,為什麼我竟會忘了,誰才是真正要對該部門的交付成果、來擔負初步成敗的人呢?是我麾下的部門主管,並不是我啊!而身為他們口中的Boss,我其實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著實不必糾結至此。

而退1萬步回想,雖然只維持了一段很短的時間,我也曾是願意帶著如白紙般的夥伴一步一腳印匍匐前進的主管。那段手把手、有時前進50步、後退100步的日子,是我學習領導的重要歷程。

我的部門主管,也需要這樣的歷程,而我竟然連這個歷程都要剝奪,生怕拖累了交付與品質。

令人唏噓不已的新聞事件,如同我的借鏡。領導,不需要控制每一件事,反而需要知道何時該放下控制,有意識地將自己的不足讓渡出來,交託給更適合的人來控制。

那封「萬言書」有一句話很觸動我,「一個好的教練,不必上場打球,卻可以激發出每個球員最大的潛力。」願我也可以成為這樣的教練,也願逝者安息,感念他的言行,讓我們都有機會反思自己在職場上的言行。

本文獲「職場裡的人類圖」授權轉載,原文:控制

延伸閱讀
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職務異動?過來人教你用2要領,直球面對新職位
想升職求意見卻苦無人脈?掌握4建議,成功拓展關係、展現正面形象
現代社會你只有8秒能說服人!銷售專家教你:想順利銷售,先放掉達成交易的執念

被職場耽誤的人類圖探索者,也是不帶電的投射者。

2/4直覺權威投射者,情緒、薦骨、根部、意志力,四大皆空,假冒「偽生產者」長達20年。六年級後段班,世俗價值裡的職場中堅。 人類圖使我相信,荒蕪的沙漠盡頭,將有汪洋湧泉,卸除制約後,我終能回歸愛之船本色。如果,你正處於沙漠之中,這裡有一些試驗過後的路徑作為參考,但願我們節省氣力,少繞遠路,互相扶持。

粉絲專頁:職場裡的人類圖


AD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