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術
投資不是提早退休、財務自由的萬靈丹!這3點取得平衡,才能拿回人生主導權
撰文者:畢德歐夫 更新時間:2025-04-16
瀏覽數:19,315
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摘要
以前曾談到用錢的價值觀、投資績效的展現、本業工作的進展,這三者互有牽連,假如過度追求「投資績效」這項、忽略了另外兩項,那往往也難以自由、不會快樂。
以前曾談到用錢的價值觀、投資績效的展現、本業工作的進展,這三者互有牽連,假如過度追求「投資績效」這項、忽略了另外兩項,那往往也難以自由、不會快樂,畢竟投資績效要做到卓越出眾,本來就不是一般人看看電視或雜誌就能達成的,金融行業中的確有高手,但也是極低的比率。
那聊聊另外一項,就是「用錢的價值觀」。
一個人如果簡約、節儉,這是好事,專欄也時常提到務實的生活,並不是我老古板,而是這真的比較容易達到提早財務自由的水平,也就是先苦後甘,這個模式還是比較常見到的,相信讀者周圍也應該看過不少這樣的長輩,有些長輩也不是經商的成功生意人,但50多歲照樣能退休,甚至更早過著愜意生活。
換個方式思考,如果單純從生活中做到很省,卻沒有兼顧另外兩項,那這樣有辦法達到財務自由的程度?
這問題很有趣,因為讓物質生活極度壓縮,追求精神層次的昇華與快樂,這也沒這麼容易,要不然大家不會人口集中在北中南各都會圈,因為強大的生活機能、較佳的教育資源、高薪的工作機會往往就在這些都會圈。
「躺平」這個詞是前幾年從對岸傳來的,意味著反正做什麼都沒用,都只是資本主義下的小奴工,何必成為棋子?
乾脆躺平。
也就是不婚不生不買房,租屋租愈便宜的愈好,生活能過就好,有這種想法的人是否為社會多數?這個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應該不是多數,要不然這社會就不會再進步。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