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達人
釐清指數型基金的優勢與盲點
撰文者:曾淑雲
更新時間:2023-04-01
瀏覽數:15,441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採取被動式投資的指數型基金,近幾年受到市場注意,並吸引許多對傳統主動式基金操作績效有所不滿的投資人。究竟指數型基金的吸引力為何?投資又該注意哪些地方?本文將帶領投資人深入了解指數型基金的優勢與盲點。
如前所述,投資人會從主動式基金轉而投入指數型基金的懷抱,主要是認為指數型基金的績效表現能夠輕易擊敗主動式基金,且不太可能會落後給大盤指數。但晨星(Morningstar)研究總監John Rekenthaler指出,儘管指數型基金的表現勝過多數主動式基金,但若與費用最為便宜的主動式基金比較,兩者表現差距恐怕並不是那麼明顯。
根據Rekenthaler的研究,以廣為投資人所知的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旗下3檔旗艦型的指數型基金:Total Stock Market(代碼:VTSAX)、Total Bond Market(代碼:VBTLX)、Small Cap Index(代碼:VSMAX)為例,若與同類型標的中費用率低於0.5%(小型股基金則是0.75%)的主動式基金比較過去15年扣除管理費用後的累積績效,可發現這3檔基金的平均年化報酬率為7.31%,僅較同類型主動式基金的平均值高出0.2%,由於這3檔指數型基金平均費用率比後者少0.23%,代表其績效能險勝同類型主動式基金,完全是靠著較低費用的幫忙。
但這比較結果並不表示指數型基金不具備投資價值,因為除非投資人本身擁有預測能力,能挑選到未來報酬能高於平均水準的主動式基金,否則持有指數型基金仍是可避免不幸選到平庸基金的較佳選擇。
單純追蹤指數表現
套牢風險相對低
指數型基金除了低廉的管理費用,以及減輕投資人稅負等優點,還有一點比較少被提及,就是這一類產品單純就是複製追蹤指數的表現,雖比其他商品較難激發投資人的熱情,但反而降低投資人因為追高而被套牢的風險。
就以這2年市場十分熱門的ARK創新基金為例,雖然這一檔採取主動式操作的ETF,自2014年以來淨值足足上漲了1倍有餘,但大多數投資人都是在2019年以後才被該基金的優異報酬吸引而積極投入,結果反而在2022年空頭市場中受傷慘重,相較於同樣都是以投資科技股為主的景順那斯達克100指數ETF(代碼:QQQ),後者在每個月的資金淨申贖金額就不會有那麼大的波動情況。
對於指數型基金在複製追蹤指數上的表現,Rekenthaler還進一步分析以下重點:在未計入費用率的影響下,指數型基金的追蹤誤差有多少?追蹤誤差通常是表現得更好還是更糟?若將各項費用納入考量,指數型基金能否維持績效不與指數間出現太大的落差?
Rekenthaler以挑選的標普500指數、MSCI歐澳遠東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羅素2000指數、標普中型股400指數、標普小型股600指數、彭博美國綜合債券指數等7項市場常用指數,以及追蹤7項指數的前5大指數型基金,比較分析它們在2012年至2021年的績效表現。
在第1項追蹤誤差的問題上,Rekenthaler發現不同指數的分析結果出現顯著的差異,其中追蹤誤差最小的是以標普500指數作為基準指標的指數型基金,10年來的平均年化追蹤誤差只有0.02%,至於追蹤誤差最大的則是MSCI歐澳遠東指數與MSCI新興市場指數,兩者的平均追蹤誤差分別來到0.51%與0.55%(詳見圖1)。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