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教學

兼兩份工、記帳、「逛」銀行,生活費7年不增

打工妹擠錢買基金 購屋存百萬

撰文者:劉 萍 更新時間:2008-06-27 瀏覽數:73,276

那兩個要好的同學,分別在銀行、會計師事務所上班,成了她最重要的理財人脈,她三天兩頭就會向他們打聽上市公司的營運,交換投資想法,「像公開資訊觀測站,就是他們介紹我去看的。」梁如婷說。

用股票「錢滾錢」有風險,她因為薪水不高,剛開始只能挑股價40元以下的股票投資,同學建議她選高股息股票,因為這樣的公司既會賺錢(有獲利才能配息),又會照顧股東(配息比同業高)。


獲利求穩不貪多》投資台股不聽明牌 賺15%就入袋

周遭許多同事也做股票,但大都靠消息或聽明牌,而且多是在股市大好時進場、大跌時出場;梁如婷則透過自己的理財人脈,挑選好股票分批買進,達到預設15%左右的獲利就分批出場。

像去年初,她研究面板股,注意到先前跌深至8元以下的華映,因有大同加碼的利多,再跟同學討論產業與公司前景後,她從1、2月分批買進,到年底漲幅超過20%,便分批出場,「賺到10萬元,比我領的年終獎金多很多!」

年輕股票族,大都很積極,15%的獲利很難滿足他們。但梁如婷說:「台股,15%的獲利並不算高,但我只要每次都把15%賺到手,就好。不貪,投資大師不都這麼做?」

持續省錢不鬆懈》每季整理資產報表 搞清楚金錢流向

每天要上班、兼差、勤讀大師心法的梁如婷,擠出時間登錄記帳本後,竟還有力氣再在自己設計的投資紀錄表上,填寫買賣股票的價格、成本,同時計算報酬率等。每一季,她再結算這兩份資料,做一份個人資產的「合併報表」,因為「對自己的金錢流向一定要一清二楚」。

結算梁如婷過去8年的理財成績單,收入增加60%,但個人資產卻增加了20倍。她最得意的,不是自己的資產增加,而是不管物價怎麼漲,她每月花在飲食、交通的生活費,始終維持在1萬元以內。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