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教學
從金融海嘯看歐債危機
黑傑克專欄》避開 非經濟操控的債券
撰文者:黑傑克(李挺生)
更新時間:2011-10-01
瀏覽數:5,031
一個巴掌不會響
連信評也配合吹大泡沫
這些金融商品,都不是很直接的有價證券。常聽到的股票、債券,就好像國中物理會提到的碳、鐵這種元素,好像生活中用得到的牛頓力學;這些衍生性的金融商品,則跟上大學以後才會碰到的高能物理、人造元素如鐽、一樣,不是普通人經驗得到的理論。它們為何被創造出來?怎麼會牽扯到信用評等機構?這個演化過程,就要看《金手銬的救贖》。
這本書是一位已退休投資銀行家的親身經歷,作者是香港人,取得耶魯大學碩士學位後,進入雷曼兄弟工作,參與這些債券的創造與銷售。
為了賣這些奇怪的東西給財主,保險公司要先通過信評公司的認證,才符合政府規定,所以他們找了肯配合的評等員合作。等做出第一個範例之後,其他人要複製就容易許多。一個全新的市場,就在那6、7年間被創造出來、達到巔峰並毀滅。
為何大家會配合?就是個貪字。買的人要創造績效,只要房地產的泡沫一直吹,透過買這些債券或相關的產品,就能在帳上顯示比正常要高的獲利,自己也能領到超高的紅利;賣得人更直接,這種東西好賣,毛利又高,幹嘛跟自己荷包過不去?
至於標準普爾、惠譽、穆迪這3家信用評等機構幹嘛要蹚渾水?還是一樣啊!以客為尊,雷曼、高盛這些投資銀行送案子來評等,就是客戶、就是收入、就是業績獎金,只要形式上弄得很像回事,官員不囉嗦,誰會跟自己口袋過不去?災難就這樣形成。
說這些不是為了講古,而是為了解釋歐洲這幾國債務問題,會持續被擴大散布。2007年的金融風暴,在美國領頭印鈔票之下,好像被平息,但當時創造出來,且已經知道造成重大傷害的債務抵押證券、信用風險交換這些金融商品依然存在,這在現代商業活動上,有其必要性。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