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沒說的事

《那些年》橫掃台港,柴智屏加碼國片:

台灣人的情感是寶貴資產

整理者:彭媁琳、採訪者:朱紀中、彭媁琳 更新時間:2011-12-01 瀏覽數:25,277

問:不過,現在很多影視人才都外流大陸,這是台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難題嗎?

答:人才的確不好找,被稀釋掉了,大陸現在的衛星電視台有自己的資金,開始發展演藝事業,因此從台灣挖人,我們有時候也找不到人,但那是拍電視。電影市場人才還是有,只是缺乏經過商業洗禮、在商業市場上被考驗過的人才。

我的觀察是台灣創意很自由,大家都喜歡做表現自我價值觀的東西。但是,這東西裡面,有多少是想要取悅觀眾的?九把刀有一點很聰明,就是他一直在想如何服務觀眾?一心想要得到觀眾的認同,不停思考這樣觀眾會不會喜歡?


問:妳的意思是很多導演都沒在想這些?

答:我不敢說都沒有,只是有些導演比較喜歡傳遞自己的思想。應該反過來說,如果你覺得你的思想與眾不同,或是覺得自己的層次比較高,相對就是在打算拋棄觀眾,既然拋棄那些觀眾,觀眾為什麼要來支持你?觀眾不是盲目的,台灣觀眾的精神層次、文化層次都很高,他們進戲院的目的,多多少少是要得到一點快樂。這個快樂不管是被你感動到哭,還是看到一句話,對人生有很大的啟示,都是快樂,電影有沒有帶給觀眾這些快樂,我覺得很重要。拍電影不是說要全部取悅觀眾,應該是導演用觀眾覺得有趣的方式講故事,讓他們覺得收穫很多,這樣才難得。

選擇拍電影!
政府和企業未大力支持
電視劇逐漸萎縮

問:對電影和電視劇,哪一項未來妳會投入較多心力?

答:到目前為止,我對台灣的電影比對連續劇樂觀一些,我會選擇多拍一些電影。為什麼對電視較悲觀?因為台灣偶像劇,資金規模變小了,收視群也變小了,電視機前的年輕觀眾都跑去網路上了。這是我們共同的問題,不是我一個人的,電視台的態度、戲劇的市場,我們共同的思想會決定共同的命運,我一個人改變不了全部。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