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達人

醫療健護產業前景剖析

撰文者:曾淑雲 更新時間:2015-04-28 瀏覽數:19,400

據統計,2015年第1季,全球購併交易量達8,871億美元,而整個醫療健護產業的購併交易達1,272億美元。2014年,私募基金投資於醫療健護產業相關行業的件數較2013年增加,其中以醫療健護服務業增加件數最多。我們的醫療健護研究團隊認為,目前醫療健護產業的購併可歸納為2大類:

1.傳統型購併:此類型的購併無非是為了擴大企業規模,並透過整合產品線、研發或營運部門等,以達到節省營運成本的效益。如凡利亞製藥2008年的市占率僅有1%,但歷經多次購併後,該公司2014年年底的市占率約15%∼20%。


2.成立合資企業,並進行資產交換:目的是為了能更專注於各自最擅長的領域,並在該領域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勝出。今年3月份完成交易的諾華(Novartis)與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葛蘭素史克決定退出癌症藥品市場,專注於製藥、疫苗、消費保健商品等領域,因此用腫瘤藥品業務,換取諾華的非流感疫苗產品線,並共同合作消費性保健商品,這家聯手合作新成立的消費性保健品牌,預期將有相當的規模足以與目前市場的領導品牌,如聯合利華(Unilever)等相抗衡。同時,諾華也另外切割部分的動物保健產品線給禮來(Eli Lilly),目的是為了更專注於製藥創新、眼用藥品、非專利醫藥等領域。

整體來說,購併活動除了讓這些業者的產品線更多樣化外,也提高他們與醫療院所議價的能力。同時,我們認為從成本效益面來看,購併所產生的風險會較經由內部成長所面臨的風險來得低。

醫療健護產業多採取相對保守的營運管理態度,因此這些企業過往都有相當規模的現金盈餘,所以對投資人來說,是相對穩健的投資。

在產業創新方面,製藥業已將焦點轉往更為專精的領域,預期將會促進新藥研發的發展。同時,新藥研發重心也逐漸轉向病毒、腫瘤、免疫系統等更專精並仍待開發的領域。我們認為這些領域,由於對新藥品或治療方式的需求尚未被滿足,因此將非常有助於製藥業申請新藥許可,並順利通過檢驗,縮短導入市場的時程,同時也讓業者有更強的定價優勢。

學歷:中央大學財金所EMBA

經歷:康和投顧經理

現職:晨星台灣區負責人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