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達人
醫療健護產業前景剖析
撰文者:曾淑雲
更新時間:2015-04-28
瀏覽數:19,400
依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2050年全球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會超過20億,是2000年的3倍,並預估2050年時,將有4億人口的年齡超過80歲。若以健康狀況來看,新興發展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的民眾同樣都面臨心臟疾病、中風、肺部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威脅。
根據該組織於1990年∼2013年間的統計,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及糖尿病患比率呈現增加,顯示長期看護的需求亦將隨之上揚,對老年人提供的社區性醫療照護將愈形重要。同時,新種病毒不斷被發現與突變,隨著全球交通發達的便利,因此增加病毒擴散的風險,進而衍生出新的健康危機。
雖然人口老化對未來的經濟增長帶來威脅,但相對地也讓醫療健護產業不斷出現投資機會。晨星針對台灣境內核備銷售的開放式共同基金之資金流量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2月底為止,醫療健護產業股票型基金組別過去3年呈現資金淨流入,且淨流入金額較生物科技產業基金組別的淨流入金額多出2倍以上。
寡頭壟斷+高門檻
專利權影響競爭優勢
醫療健護產業具有寡頭壟斷的特徵,並有較高的進入門檻,同時也具高轉換成本的特性,是否握有智慧財產權及專利權,對企業能否具有競爭優勢影響甚大。我們的醫療健護產業研究董事柯諾維(Damien Conover)指出,在研究醫療健護產業時,分析師會遵循:研發中的產品、智慧財產權或專利權的多寡、符合市場需求變化的線上產品等3大原則,來檢視主要支撐該產業業者未來5年企業增長的動能來源。而其中尤其重要的是,這些線上產品在接下來5年內是否會因沒有專利而蒙受損失。不過,根據長期以來的觀察,多數業者獲利勝出關鍵,主要端看研發中的產品是否具先發優勢、是否有專利權、能否善加運用及組合旗下的各種藥品來提供完善的醫療方案。
整體而言,病患對醫療照護的成本愈來愈重視,許多業者雖有絕對的競爭優勢,但卻僅能從全部的醫療保健體系中獲得極微薄的利潤,因此須藉由策略性與廣泛的產業整合來達到規模經濟、網絡效應,並降低轉換成本,來強化其競爭力。
購併利益多
聯手合作讓產品專精化
2014年,製藥及生物科技產業共完成了約180件購併案,整體規模達2,120億美元。今年以來,醫療健護產業購併亦持續快速進行,其中又以製藥業及醫療器材業為最。各行業的領頭羊無不希望透過購併來獲得經濟效益、降低成本、增加營收,同時也能更為專注於核心策略性業務的發展。美國業者則是同時期待經由購併,將營運中心轉往低稅率的歐洲國家(如英國、愛爾蘭),以增加競爭優勢,醫療產品公司美敦力(Medtronic)於去年年底購併醫療器材公司柯惠(Covidien)後,便將總部移到歐洲;凡利亞製藥(Valeant)則將該公司的營運中心轉移到稅負較低的地區,相較其競爭對手,凡利亞幾乎享受零稅率,但也同時刪減研發預算及其他營運成本,並將預算重心轉到銷售上。我們研究團隊對此策略之調整甚不以為然,然而這些業者的移動策略,除了較低稅率的誘因外,目前的低利環境,也是掀起購併熱的主因之一。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