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獲利術

設定2變數進行試算

靠ETF存千萬 真的可行嗎?

整理者:謝宜孝 更新時間:2022-09-01 瀏覽數:7,971

確定好每月存入金額(此處分別以8,000元、1萬元、1萬2,000元、1萬5,000元為例)和年化報酬率的設定數值(7%、8%、9%、10%)之後,我們就可以來計算,市值型ETF要存多少年,才會存到1,000萬元?

從表1可以看出,倘若你每月存1萬5,000元在年化報酬率10%的市值型ETF上,只需要存20年,資產就可以達到1,000萬元。但倘若你每月只存8,000元在年化報酬率7%的市值型ETF上,則需要31年才能存到1,000萬元以上。


②高息型ETF:至於高息型ETF的年化報酬率應該要設為多少才比較適當呢?我們可以利用與市值型ETF同樣的方式,計算出高息型ETF的年化報酬率。

就投資於台灣的高息型ETF來說,大約有8檔,分別是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股利精選30(00701)、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富邦臺灣優質高息(00730)、FH富時高息低波(00731)、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富邦特選高股息30(00900)和永豐優息存股(00907)。

和市值型ETF的回測時間相同,若從各檔ETF掛牌日期計算至2020年2月27日,其年化報酬率分別是:元大高股息為5.68%、國泰股利精選30為6.68%、元大台灣高息低波為6.2%、富邦臺灣優質高息為-0.81%、FH富時高息低波為1.05%。至於國泰永續高股息、富邦特選高股息30和永豐優息存股這3檔高息型ETF,因其掛牌時間都在2020年2月27日之後,故此處不予計算。

統計出高息型ETF的年化報酬率數字之後,接著,還必須排除極端值。一般來說,排除極端值都是將最大值和最小值剔除,但由於高息型ETF的檔數本來就比較少,能計算的只有5檔,其中有2檔年化報酬率的數值明顯不符合我們存ETF的需求,故較適合的方式是剔除不適合的-0.81%和1.05%,剩下的就是5.68%、6.2%和6.68%。

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可以將年化報酬率設為5%、6%和7%來觀察。同樣可以搭配每月存入8,000元、1萬元、1萬2,000元和1萬5,000元來計算,看看要存多久才能存到1,000萬元?

從表2可以看出,倘若你每月存1萬5,000元在年化報酬率7%的高息型ETF上,只需要存24年,資產就可以達到1,000萬元。但倘若你每月只存8,000元在年化報酬率5%的高息型ETF上,則需要37年才能存到1,000萬元以上。

若比較市值型ETF和高息型ETF,可以發現,由於市值型ETF的年化報酬率相對較高,約7%~10%,因此在每月存入同樣金額的情況下,市值型ETF存到1,000萬元所需時間相對較少,約在20年~31年之間;而高息型ETF由於年化報酬率相對較低,約5%~7%,因此存到1,000萬元所需時間相對較長,約在24年~37年之間。

在年化報酬率數值上,市值型ETF之所以會比高息型ETF來得略高的原因,其實和這2種ETF的特性有關。一般來說,高息型ETF會買進一籃子擁有高殖利率、配發高息的個股,而這些企業通常會把較多的資金拿來發還給投資人,因此公司可拿來再投資的資金較少,未來的盈餘成長動能也會較低,故在市場長期走多的牛市格局下,高息型ETF在資本利得(股價)上較無成長空間,長期下來的報酬也就出現落差。

前述計算結果是在「理想狀態」下,透過存市值型或高息型ETF來累積千萬資產所需時間,但若在存股期間遭逢空頭股災、黑天鵝等事件,所需時間可能會被拉長。

此外,在真實的投資過程中,每年報酬表現會因當時市場情況而出現高低起伏,因此和試算情境會有所差異。

另在進行ETF存股時,不見得每檔市值型或高息型ETF都適合存,除了參考過去的報酬表現外,還得了解1檔ETF的指數運作邏輯,以高息型ETF來說,雖名稱都有「高股息」,但不見得全都適合長期持有,再加上這類型的ETF成立時間普遍較市值型ETF來得短,當中有不少ETF成立至今多不超過5年,較無法從過去的歷史多空中觀察,因此未來仍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做驗證。(本文摘自第3章)

延伸閱讀
市場轉空時用3招加碼ETF,有效壓低投資成本
想存ETF領息,不是只有高息ETF可以選!給你4檔殖利率5%起跳的「隱藏版」高息ETF,當中這檔最高逾7%-Smart智富ETF研究室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