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情報站
解讀美元指數走高下的非美貨幣走勢
歐元明顯超跌 回升機率大
撰文者:朱岳中
更新時間:2022-09-01
瀏覽數:12,427
終於,通膨轉跌了。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年增率自6月份的9.06%,在7月份降至8.5%,稍解市場壓力。不過,投資人擔心的並非CPI年增率高低,而是該數據走高後引發的升息效應,以及因各國升息幅度不一,造成匯率波動,進而影響資金的流動。
從數據上來看,在8月10日美國公布7月份CPI數據之前,市場上預期9月升息3碼占近7成;在8月10日公布CPI數據當天,變成預期升2碼占7成;但截至目前(08.12,以下同),市場預期又轉變,升2碼與升3碼者各占一半。而預期到年底的升幅,也從公布前的5碼,在公布後變為4碼,再到8月15日前又升到5碼。
雖說美國7月CPI數據下滑,但包括德國、法國、西班牙等歐元區主要國家,以及亞洲的中國、韓國等,多數國家的CPI數據仍在續創新高,加上美國商品研究局期貨價格指數(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 Futures Price Index,簡稱CRB指數)從7月中的谷底至目前大幅彈升7.4%,要斷言通膨高峰已過,還言之過早。
市場存在風險疑慮時
資金大多流向美元避險
由於原物料價格影響CPI數據,CPI數據高低又影響利率,利率升降則影響匯率,匯率升貶又會回過頭影響原物料價格,如同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追本溯源,美國抑或說美元的強弱,還是一切問題的關鍵所在。
這波美元指數在7月14日最高達到109.294,創近20年來新高位置,即便之後回跌,但最低都還在104.64之上,也較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美元指數的高點位置還要高。顯然市場對於風險與美國升息這2件事還是有所擔心。
美元指數不單是利率指標,同時也是風險指標。歷來只要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基於避險考量,資金自會往安全的地方流動。不可諱言地,美元是全世界公認最安全的貨幣,即便風險源自美國,資金還是會往美元資產跑。從過去網路泡沫化、金融海嘯,乃至2001年的911事件等,都一再驗證。而這波美元指數再起,問題更是複雜許多,除了尚未完全退去的疫情之外,俄烏戰爭的爆發、猴痘疫情的出現、通膨的暴漲、美國的快速升息等,都是令美元指數居高不下的因素。整體來說,就是擔心市場風險所致。
若單從利率的觀點來看,美國聯準會(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Fed)升息幅度的多寡,並非推升美元指數的關鍵原因。
像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的短短2年間,Fed將利率由1%快速升到5.25%,遠高於目前的水準,當時CPI年增率也達4%之多,但同期美元指數最高也不過是92.63,遠低於網路泡沫化期間的120以上。再看金融海嘯後Fed的首次升息,始自2015年年底,一路升到2018年年底達波段最高,也不過是2.5%,幅度與速度都沒有前一波大,期間CPI年增率也從未超過3%,但美元指數波段最高點卻達103.82。在在證明,升息幅度並非影響美元強弱的絕對關鍵。
就長期趨勢而言,大部分國家貨幣對美元的升貶,還是依著美元指數的走勢變動;但短期上,可能就有不同的因素在干擾匯率走勢。筆者認為,這有如遛狗原理:狗主人牽著狗繩到戶外遛狗,在戶外空曠處,狗主人可能就把狗繩大幅放鬆,甚至解開狗繩讓狗自由跑一陣子;但到人多處,狗主人會將狗繩收緊,以免嚇到旁人。自始自終,狗都在狗主人可控的範圍內,也都朝著同一個大方向移動,差別只是狗與主人距離的遠近而已。而狗主人就是美元指數,其他貨幣就是狗。以下分別說明3大非美貨幣近期趨勢: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