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情報站

外資轉進新世界工廠——印度

撰文者:張繼文 更新時間:2023-11-01 瀏覽數:9,336

關鍵字:

印度 中國 CHINDIA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印度挾「人口紅利」和「政策支持」等利基,迎上去中化浪潮,外資狂吹「棄中轉印」風,強勢躍升成為新興股市的領頭羊。

2001年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的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 創造了金磚四國「BRIC」一詞,當時他預測到2050年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這4個國家將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原因為金磚四國將享有巨大的人口紅利,經濟成長速度驚人、市場潛力相當可觀。其中又以全球經濟成長最快、人口成長最快的2大新興經濟體:「中國」和「印度」最受市場矚目,當時更有經濟學家預言中國將取代美國全球龍頭的地位,而印度將在30年內成為全球第3大經濟體,因此後來便有了印度政治家拉梅許(Jairam Ramesh)在2005年衍伸創造的新詞「CHINDIA」(中國和印度)。


不過隨著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政治衝突不斷升溫,再到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大爆發,投資中國充斥著高度不確定性,讓原本深受全球供應鏈高度依賴、有著「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開始出現了外資撤離潮,全球重心逐漸從中國轉移,加上先前擁有人口第1大國的優勢也在2023年易主,屬於中國的舞台正逐漸失色,取而代之的則是今年躋升世界第1的人口大國、經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成長速度最快之一的印度(詳見圖1)。

印度無懼全球經濟逆風
今年GDP將維持高成長

根據聯合國最新數據統計及預測,印度的人口在今年4月達14億2,800萬人,正式成為世界人口第1的大國,預估2064年將達到17億人口。人口持續增長對印度而言,在社會和經濟上都有非常重大的實質意義,因為人口僅次於印度的中國和美國正邁向高齡化階段,相比之下印度的人口結構非常年輕。截至2023年4月,65歲以上人口僅占總人口的7%,而勞動人口高達11億人,占總人口逾75%。

擁有豐富的年輕人口紅利與龐大的內需消費市場,讓印度無懼全球經濟下行逆風,2023財年及2024財年GDP預估將維持6%以上的高成長(編按:印度財年為每年4月至隔年3月止)。此外,過去中國經濟崛起的條件:充沛勞動力、低廉薪資、重視科技人才培育,印度也樣樣具備,這讓印度成為繼中國之後下一個世界工廠的呼聲最高,未來市場的成長性與潛力不容小覷。

要成為新世界工廠,基礎建設的擴建勢在必行,過去印度的基礎建設計畫中約半數進度延遲、效率低下常為人詬病,不過自從重視經濟私有化和自由化的印度總理莫迪於2014年執政以來,基礎建設開始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在莫迪任內,印度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擴大45%,機場數量增至原來的2倍,農村公路總里程增加85%,發電廠裝機容量增長66%,停電頻率大幅降低。今年2月公布的2023財年預算案,也持續聚焦於基礎建設的資本支出,預計總資本支出將提高33%,達到10兆盧比(約合1,222億9,000萬美元),同時政府也鼓勵私人企業投資,對製造業僅收取15%的低稅收。

在莫迪的積極改革下,印度國內經濟與生產活動表現強勁,經理人採購指數(PMI)已超過2年維持穩健擴張,同時莫迪也放寬外國直接投資政策,並大喊「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的口號、祭出高額獎勵與優惠,持續吸引外資前往印度設立生產線及據點(詳見圖2),過去8年印度的電子製造業以高達17%的年複合成長率快速增長,正取代中國成為全球的製造業中心。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