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達人
解讀美國大選的政經影響
撰文者:曾淑雲
更新時間:2024-10-01
瀏覽數:11,894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對於全球金融市場的投資人來說,今年廣受關注的議題除了美國聯準會(Fed)開始啟動降息循環外,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無疑也是另一項重要關鍵事件。
不論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有驚無險地逃過刺殺、7月21日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宣布放棄競選連任,以及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臨時接手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且迅速在民調支持度上展現超越川普的氣勢(詳見圖1),相關新聞都對金融市場造成或多或少的短期震盪。
究竟投資人在面對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時應該注意哪些地方?兩黨候選人在經濟與財政議題上提出哪些政見?對於美國經濟又會帶來何種潛在影響?本文將針對以上問題進行深入剖析。
一般來說,川普的政見被認為對企業更加友善,並且他可能會想要延續自2018年開始實施的減稅政策,這代表民眾的口袋中將會有更多金錢可以運用,不論對於經濟或股市都是一件好事,因此,那些看好川普將會當選的投資人,無疑就會事先提高股票部位,以便坐享川普政策帶來的好處。
需要留意的是,以上論述其實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市場可能早就已經反映了川普獲勝的機率。其次,川普鼓吹的政策其實並非完全有利於經濟發展,例如川普的競選政見中包含了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稅,對中國進口商品甚至要課徵60%的關稅,這樣的政策,實際上將會提高消費者與企業的支出成本,因此,最終反而有可能會傷害到經濟成長。
最後,投資人還需要考慮其他的變數,像是共和黨是否會在國會改選中奪回參、眾兩院的控制權?或是國會仍然會維持目前由兩黨分治的狀態?後者勢必會提高川普在當選後推動政見的困難度,但即便執政者真的能夠實現競選政見,最終的法案、條文會是如何?是現在無法回答的問題。
話雖如此,投資人還是需要了解兩黨候選人各自的政見論述,以便為大選過後美國經濟與股市的可能變化預做準備,接下來就將兩黨陣營的主要財經政策整理與分析如下:
民主黨部分,賀錦麗提出的競選政見包括:住房稅收抵減與政府補助、提高企業與富有人士的稅負、以聯邦法律禁止哄抬民生用品價格、協調降低醫療保險用藥成本、擴大兒童稅收減免適用範圍、取消小費稅等;而共和黨部分,川普提出的競選政見包括:提高進口關稅、降低企業稅、減少政府管制(尤其是能源探勘)、降低Fed的獨立性、取消小費稅與社會安全退休福利稅等。
透過擴大財政赤字
刺激經濟景氣
綜觀上述政見,晨星研究服務公司副總裁John Rekenthaler認為,兩黨候選人其實都只是在向選民承諾近年來歷任總統都會採取的經濟政策,也就是不論國內經濟處於擴張或收縮時期,政府都會透過擴大財政赤字來刺激經濟景氣,雙方都沒有提出足以降低通膨,或是減少國家債務的可靠計畫。
Rekenthaler指出,「創造就業機會」向來被視為一項首要經濟議題,但在此次大選中其實很少被兩黨陣營提起,由於這2年通膨已然成為大部分民眾關切的主要問題,促使兩黨候選人在辯論時都在試圖建立起自己才能夠戰勝通膨的形象。
儘管雙方的確都承諾會推動減稅措施,理論上而言有助於刺激經濟並促使企業增聘員工,但考量到美國經濟目前實際上已經處於(或接近)完全就業狀態,因此減稅能夠產生多少創造就業機會的效果,恐怕還很難定論。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