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爛理財
窮人存錢消費、富人賺錢投資 一張圖看出金錢觀大不同
撰文者:馬安奇 更新時間:2018-01-30
瀏覽數:83,205
你努力儲蓄、工作,看著存摺裡的數字不斷增加,然後呢?你有什麼打算?
大部分人都會用來支付房子、車子的頭期款,接著添購新家具,還租了車位。往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每個月都要再撥出一部分收入去繳貸款、房屋稅、汽車險、維修費等等。結果,收入雖然增加了,支出卻也跟著變多了。
只付了頭款的房子叫負債,把錢放進你口袋的才叫資產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指出,窮人在賺到血汗錢之後,會用來消費(買房子、車子、衣服),自以為是一種投資。然而,這些「奢侈品」讓他們看起來好像很富有,實際上卻會害他們負債:因為你的這些「投資」,僅僅是把錢從你口袋取走,卻無法把更多錢放進你口袋。
許多人頻頻陷入財務困窘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們錯把債務當成資產買進。例如,賭上全部身家所買的房子,可能導致生活拮据;而再昂貴的跑車、再高檔的西裝,只要一離開店家,立刻就貶值。
照這樣的說法,難道大家都不要買房、買車、買衣服了?當然不是!該書的核心概念是要你扭轉用錢的習慣:先把收入用來建立自己的資產,像是投資股票、基金,再將股金、利息這些「多餘」的現金繼續用來投資,等到資本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後,再來置產。
對於富人來說,靠勞務賺來的錢是「收入」,靠資產賺來的錢才能算是「財富」。因此,每一分錢都應該優先考慮花在能夠增加財富的東西上。懂得區分真正的資產和負債,才能把心力聚焦在真正能致富的機會。
《練習當有錢人》一書則建議,一獲得額外的小錢,都要養成習慣去思考「如何投資」而非「如何消費」。例如,領到年終獎金、紅包時,與其拿去存銀行、買東西,不如用來投資,賺到更多利息。這樣做,可以讓多出來的錢變成你的員工,24小時為你創造財富。只要不斷複製這個過程,長期下來,你「不勞而獲」的財富就會愈來愈多。
精進專業的同時,別忘了充實理財知識
很多人會認為,投資必然會帶來風險,而自己無法承擔任何風險。《富爸爸,窮爸爸》強調,擁有這種心態的人,往往財務知識也比較匱乏,必須一輩子依附工作,煩惱該怎麼用薪資收入對抗通貨膨脹、經濟衰退以及人生的轉折。換句話說,他們的智慧被用在限制自己的選擇與行動,而不是用來開創人生。
很多人都說,自己不用很有錢,只求不為錢苦惱。要做到這點,《打造有錢腦》主張,真正的財務安全,是學會靈活運用各種理財工具,打造一套能夠持續帶來財富的「系統」,讓生活品質、人生規畫不必受工作所得局限。這套系統包含了你為自己量身打造的投資組合,以及你不斷精進的理財知識、理財習慣。
然而,上進的上班族多半是這樣想的:只要把專業能力磨練得更強、努力工作,一定可以獲得升遷、提高收入,結果反而沒時間去搞懂理財知識和工具。這就是《富爸爸,窮爸爸》裡面提到的,「只有窮人和中產階級才會為了錢而工作,富人想的是如何讓錢為自己工作。」
如同《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做的比喻,富人把每一塊錢都當成「種子」,研究如何種它才能長出100元;當他們再把這100元種下,又能獲得1,000元。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