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逍遙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書摘

跟著東德記者走訪台灣 重新發現文化亮點

撰文者:李慕瑾/著、林芝安/採訪撰文 更新時間:2016-06-21 瀏覽數:31,862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向傳統致敬:活的博物館

感受完媽祖對於台灣人的影響力後,我們來到鹿港。


除了品嘗鹿港小吃,我們更造訪曾榮獲「國家民族藝術薪傳獎」的國寶級燈籠工藝大師──吳敦厚。靜謐的街上,鹿港分局旁,一家門口掛著各式燈籠的店鋪便是吳敦厚燈鋪;聽說旅人遠自東德來訪,大師親自出來接待,令我們喜出望外。

當時高齡92歲的吳敦厚大師,有著兩道修長白色八字眉和白色鬍鬚,臉上經常掛著慈祥笑容,他遵循古法製作傳統燈籠已超過一甲子。他所製作的燈籠往往成了各迎神賽會及燈會的搶手貨,連國際知名女歌手「女神卡卡」(Lady Gaga)也曾獲贈,並相當喜愛。

馬克入境隨俗地坐上矮凳,興致勃勃東問西問。「為什麼會有不同顏色的燈籠呢?」大師笑著解釋,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用途。黃色是掛在廟宇或神明出巡時使用,紅燈籠則大多用於喜慶,或商家掛在門口表示營業中。燈籠上畫有龍、鳳、麒麟等吉祥物,例如「龍燈」,龍代表吉祥,可用於寺廟或住宅;「鴛鴦燈」則多用在結婚儀式,不同場合或節慶使用不同燈籠,不能混用。

細膩的畫功是製作傳統燈籠的重點,上面的書法字,則能畫龍點睛。大師親切地教導馬克寫書法、畫燈籠,我在旁邊看,這兩人好像一對祖孫,爺爺慈祥有耐心地教孫子寫字畫畫,備感溫馨。

久未出手,大師這次親手在白燈籠畫上一道竹梅,「不用寫上我的名字!」

想要保有最原汁原味的傳統燈籠,馬克趕緊拿另外一張紅紙,讓大師寫上他的名字作為紀念。「我走遍世界各地,這個燈籠是我最喜歡的當地藝術品。我漸漸有這是我心目中想像的台灣的感覺了。」走在鹿港小鎮,兩旁盡是百年古厝、香鋪、佛具行,環繞著手繪燈籠、傳統糕點、古早味小吃的街上,馬克說著他的感想。的確,鹿港就像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館,可能有些人不知道,台灣各地9成以上的神龕、佛像製作,都來自鹿港,可說是最著名的燈籠、佛像、神桌、金爐等宗教用品集散地。(本文摘自時報出版《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第2篇)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