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充電
面對關稅鐵拳,中國恐難再靠人民幣貶值接招…市場分析:中國未來將減少出口
撰文者:風傳媒 / 金牛幫幫忙 更新時間:2024-11-20
瀏覽數:156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摘要
川普在第1任總統任期內發動的美中貿易戰,迄今已經過去數年,但中國的元氣早已大不如前。《華爾街日報》指出,在人民幣可能過度貶值的情況下,這次中國的應對也會綁手綁腳。
「紅色浪潮」席捲美國政壇,全球金融市場正為迎接川普(Donald Trump)重返執政忙著重新訂價,尤其面對他高舉的關稅鐵拳,將讓目前還在因為房地產崩盤、消費市場低迷而焦頭爛額的中國更加頭痛——而且這次必須換個方式應戰,因為過往應對的招數可能行不通了。
川普在競選期間的言論,雖然還不能百分之百算數,但他打算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徵收60%或更高的關稅,對照其他國家商品預計徵收10%關稅,川普的「雙重標準」不言可喻。
他在第1任總統任期內發動的美中貿易戰,迄今已經過去數年,但中國的元氣早已大不如前。《華爾街日報》指出,在人民幣可能過度貶值的情況下,這次中國的應對也會綁手綁腳。
2018年美中貿易戰,重傷中國元氣
上一次貿易戰,川普迫使中國承諾在2021年年底前,額外購買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但終究未能履約。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數據,中國最後的進口總額僅達標約58%,雖然可能包括新冠疫情的影響,但其實這個目標從一開始就很難實現。
而接下來的拜登(Joe Biden)政府,實際上也保留了川普對中國商品的大部分關稅。
2018年的貿易戰,確實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貿易模式。根據斯爾亞斯數據公司(CEICO)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的出口產品,只有不到15%直接銷往美國,2017年的比率約為19%,有些可能是中國商品為了規避關稅,因此在途中繞道東南亞或墨西哥,之後再進入美國。
今年截至前9月,中國對東南亞和墨西哥的出口額,比起2017年同期成長了1倍之多,但對美國的出口額只增加了22%。特別是東南亞,對中國而言,已經是比美國更大的出口目的地,占總出口額16%,目前不清楚當中有多少是本來就要出口至東南亞的商品,但一大部分可能繞道去了美國。
這種繞道方式聽起來聰明、方便,但也不是長久之計。就算美國相關部門還沒採取行動,川普的超高關稅也不是鬧著玩的。
高盛(Goldman Sachs)估計,2018年的貿易戰,累計對中國GDP產生0.65個百分點的拖累;而這一次喊出的60%關稅,將帶來2個百分點的衝擊,且這還不包括將商品運往第三國來規避關稅的影響。
靠人民幣貶值對付關稅,還行得通嗎?
其實,大舉拉高關稅是把雙面刃,表面上給了中國苦頭,但同時也會推高國內末端商品價格。摩根大通(J.P. Morgan)表示,對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可能會讓美國整體物價水準上漲1.1%,再算上10%的全面關稅,漲幅將達到2.4%。
教科書上的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本國貨幣貶值有利於商品出口,能夠減緩一部分關稅的影響。上一次的貿易戰,美國平均對各類商品課徵25%的關稅,從2018年年初~2019年年底,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了約10%,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估計,這大約抵銷了2/3的關稅影響。
但這次關稅上漲幅度更大,如果要靠「老招」應對,人民幣勢必得貶值更多,偏偏貶值的空間已經所剩無幾了。
根據統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比2019年年底下跌3%,過去1年,中國政府擔心人民幣快速貶值可能會讓資本外流,也不斷阻止這個趨勢;2018年年初,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比美國高出1.5個百分點,目前則比美國低了2.3個百分點。對人民幣快速貶值的預期,可能會進一步促使資本外逃。
《華爾街日報》指出,對中國政府來說,解決之道可能必須「反求諸己」,需要一個強勁的國內經濟取代出口需求,並提高資本在國內投資的獲利效益。
目前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規畫大規模財政刺激方案,但可能不會把重點放在國內消費支出。也許,即將登場的第2輪貿易戰,可能會讓中國政府凝心聚力,集中資源以減少對出口的依賴。
本文獲「風傳媒」授權轉載,原文:面對川普的關稅鐵拳,為什麼中國這次難以再靠人民幣貶值接招?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貿易保護主義將臨?航運業直面川普壓力,業者:不穩定性升,不排除出現搶運潮
▶歐美抬高關稅,開發中國家成中國救命符!出口動能得以維持,但挑戰仍未歇
▶美調高中國電動車關稅至100%!新稅制8月1日上路
「風傳媒集團」是一間從媒體、優質內容出發的網路科技公司。秉持「忠於真實,看見未來」的理念,由一群來自各個領域,對社會進步發展有熱情的人所組成。期望藉由先進的網路技術、社群的凝聚及擴散,讓多元的意見被包容接納,並開啟更多理性思辨與對話的空間,進而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風傳媒》以宏觀的視野,掌握台灣、國際、兩岸、地方的政經脈動及生活態度,用真實與進步的價值觀,持續耕耘原生新聞、深度報導及多元觀點,為全球華人提供最優質的內容,帶來對生活的美好實踐。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