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爛理財

為何家庭收支總是入不敷出?在做投資決策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財務全局觀」

撰文者:聰明主婦 更新時間:2025-01-26 瀏覽數:486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在投資理財圈,大家肯定對1句話不陌生,那就是「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就是好方法!」我自己學習過幾種不同的投資流派,也親身經歷過主動、被動、長周期、短波段、當沖、做多、放空,甚至槓桿操作等不同的投資方式,更在市場中看過幾次的潮起潮落。我特別不喜歡投資界的意見領袖或老師們,為了不同的信仰而互相輕視與攻擊,因此這句話也成了我的投資教條,甚至是自我保護的1面盾牌。

然而,孩子升大班的暑假我們搬家了,考量孩子的個性與學習狀況,我和工程師決定讓他留在原本的幼兒園就讀。為了接送孩子我必須重新考慮交通問題,於是我報名了道路駕訓班。但是開車對我來說真的太難了,市區的車水馬龍與萬頭鑽動都是我的陰影。教練告訴我:「多練習幾次就會熟悉了。」工程師說:「開車就像走路一樣,要跟車子融為一體。」我真心尊敬我的教練,也明白工程師所說的境界,然而這些真理對我來說就像1分鐘等於60秒一樣,對我的開車技術幫助不大。練習了很多次,我每1次都一樣緊張,我沒有跟車子融為一體,倒是快要靈魂出竅了。


學不會開車的苦也讓我開始反思,會不會我視為投資教條的準則其實無助於大家解決問題?如果「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就是好方法」是投資的真理,那麼我想進一步提問,到底怎樣才能算是適合自己的好方法呢?我將這個疑問放在心中時常反思,卻沒有好的答案。我甚至有些慚愧,我所相信的價值觀好像成為了1種口號,那種感覺就像是很多人都會說「愛自己」,但具體怎麼愛?如何愛?卻始終無法在現實中參透和實踐。直到我遇見了敏敏。

容易忽略的財務全局觀

敏敏是1名職場媽媽,薪水穩定,有2個小孩,平常大部分的家用由先生支付,她的薪水則用來支付一部分小孩的學費與自己的零花。她的投資風格偏保守,資產負債非常單純,平常的消費支出也都很合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對於自己的各項資產與消費數字非常清楚,不是那種錢都不知道花去哪的人。然而,這樣的她來找我時已經陷入了「黑字倒閉」。

黑字倒閉是指企業或個人在財務上明明有收入與盈餘,但仍然面臨無法負擔債務的情況。以敏敏的狀況來說,她的總資產超過100萬,然而她手上的現金卻無法支付僅僅5萬元的卡費。

我和她針對每1個細項討論,發現她的每1個財務決策若分開來看都是合理的,並沒有高風險的操作。例如:

◆每月分配定期定額8,000元,標的完全沒問題。
◆以複委託買美股,都是很標準的ETF和公司。
◆她有一些儲蓄型保單,雖然儲蓄型保單不是我們喜歡的商品,但早期買的條件也不算太差。
◆2022年股市狀況不好的時候,她利用保單借款投入高殖利率的標的賺取利差和價差。

這些都是在網路上很常見的投資方式,但是,既沒有過度消費,也沒有亂跟風買股的敏敏,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

答案是,缺乏個人財務狀態的全局觀。

我常常收到私訊也看到很多人在社群中提問,這些問題不外乎是:這個ETF好不好?那個股票配息高不高?建議買美股嗎?或是這個保險的保障或理賠怎麼樣?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然而這些所有的問題全⋯部⋯都⋯是⋯「單點思考」,即使每1個點都是合理的,但若是跟隨著看似合理的潮流走卻缺乏整體性的思維,組合起來還是有可能歪歪扭扭,甚至會讓自己過度承擔風險而不自知。

以敏敏來說,原本的儲蓄型保單雖然條件不差,但在資產中的占比已經偏高,這樣的前提下再投入美股,忽略的是複委託買進時手續費低,但賣出的手續費高。當分散在不同標的時,每1次賣出都需要負擔1筆不低的成本;而且當大部分的錢都被卡住的時候,又利用保單借款賺取利差與價差。雖然想法上可行時機點也堪稱完美,但股市什麼時候漲回來還不確定,此時就得先支付4%左右的利息,忙了老半天,到頭來其實只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像是在同一個水桶裡一直用力攪和,看似很忙碌,但水位完全沒有上升,明明資產不少,整體流動性卻陷入嚴重枯竭。她有點無奈又恍然大悟地說:「為什麼明明都是我的錢,卻都花不到的感覺!」

這些,從金錢能量的角度來看都是浪費與消耗。還好,敏敏的狀況剛好在邊緣,不算非常嚴重,對自己的財務狀態也很清楚,才能即時發現不對勁的地方。經過我們討論之後她決定將美股贖回,同時先減少每個月定期定額的金額。對敏敏的狀態來說,恢復流動性是首要任務,待財務狀態回到比較健康的水準後才有辦法重新擬定真正適合自己的策略,也才能確保後續的投資決策真的可以幫助資產穩定地成長。

5個投資的靈魂拷問

在這次諮詢之後,我對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也終於有了更明確的想法。當我們在尋找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時,大多數人優先考慮的是報酬率與風險,已經有些經驗的人則會考慮波動起伏自己是否能夠承受。然而除了這些,我認為必須加入評估的還包括願意分配多少時間來處理投資部位,其中包括了不間斷地學習、做功課、蒐集資料、看盤等。

另外,最重要也最關鍵的是讓自己有犯錯的彈性,然而要擁有這樣的彈性就必須從「個人財務狀態的全局觀」下手。如果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已有清晰地掌握,即使是槓桿、借貸、短線炒作等看似高風險的投資操作雖不推薦,但也未必不能嘗試。

總結以上,我歸納出5個靈魂拷問,邀請你想一想。
◆投資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你對自己的資產負債與現金流能夠清楚地掌握嗎?
◆你覺得每年多少的報酬對你來說是理想的?
◆總資產下跌多少百分比你不會感到擔憂,仍然可以安然入睡?
◆你每天願意花多少時間關注投資部位?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如果你可以很快速地回答,而你目前的投資方式也可以對應你的答案而沒有矛盾,那麼恭喜你!你大概已經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了。然而,如果你對自己目前的財務狀態不是很清晰,那麼這幾個問題真的非常建議你花一些時間思考。當這些問題都能清晰回答時,我相信,你已經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了。

延伸閱讀
財務狀況還不錯,卻總是非常焦慮?先提升「這個」核心關鍵,就能擺脫金錢問題
想拉高投資報酬率,光精進操盤技術還不夠?從兩位大師的對談,看卓越交易者的養成3階段

作者:聰明主婦
出版社:今周刊
出版日期:2024/06/06

作者簡介_聰明主婦
想變聰明的聰明主婦。

大學學的是藝術教育,畢業後從事的工作多在文化產業。30歲以前覺得自己是金錢絕緣體,卻在懷孕時因為害怕變成下流老人而開始自學投資,並成立了「聰明主婦の生活投資學 」粉絲專頁,分享投資理財的心得與生活點滴。

有別於大眾對於投資理財生硬的刻板印象,聰明主婦擅長以自身的經驗出發,洞察與剖析人們的投資心理,以及在金錢關係中的愛恨情仇。

現在的職業是媽媽、家庭主婦、長期投資人、講師、財務導師、自媒體創業者。希望可以一直做著喜歡的工作到80歲,並且透過自身的力量陪伴對金錢感到焦慮的人。希望大家可以一起穿越金錢的迷霧,打造踏實穩健的財務基礎,過上平衡喜悅的自在人生!

【Facebook】www.facebook.com/wisehomemaker
【Instagram】@wisehomemaker
【Website】wisehomemaker.com
【Podcast】聰明生活投資學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