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術

每日記錄籌碼面數據 精準判斷大盤多空

撰文者:麥克連 更新時間:2016-11-09 瀏覽數:22,367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有看過我第1本書的讀者都知道,我會用2個Excel檔天天記錄台股大盤資訊與個股買賣超排行,為什麼要先判斷大盤走勢?一定要記錄這麼多數字才能判斷大盤嗎?不能用看的就好嗎?記錄這麼多,對我操作有什麼用嗎?

先回答第1個問題,為什麼要先判斷大盤?「投資只需選股不選市,因為個股與大盤走勢又不一定相同。」常常可以聽到以上的言論,這句話有一半的時間是對的,今天大盤跌,並不是所有個股都跌,還是有股票抗跌的,這種情況最常出現在大盤盤整的時候,若只看1、2天的變化,大盤與個股的走勢的確未必相同。


但是「覆巢之下無完卵」,意思是翻倒的鳥窩裡不會有完好的蛋,一旦大盤進入波段趨勢走勢,對個股的影響就非常大,舉例來說,由萬點下殺到8,000點或4,000點的時候,我敢說,有9成的股票是下跌的,只是跌多與跌少的差別罷了。

因此,先確認大盤的大趨勢,可以趨吉避凶、增加勝率。資深的台股投資人,若有經歷過1990年台股大崩盤,就一定有深刻的體會,加權指數由歷史最高點1 萬2,682點,在8個月內跌到最低2,485點,再怎麼厲害的個股,也不可能在這段期間逆勢大漲。

我特別重視波段操作,而大盤的波段走勢肯定會影響個股,所以,我操作的邏輯是一定得先知道大盤現在的走勢如何,先判斷大盤的走勢,再進入選股,如此才能趨吉避凶,讓我的投資勝率更高。

接下來我來回答,我到底記錄哪些指標來判斷大盤多空?其實,判斷大盤跟個股一樣,可以從3個面向來判斷: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而這3個面向都可以透過長期追蹤、記錄數據,來判斷大盤的走勢。

只是,我記錄的主要是籌碼面的各種數據。基本面與技術面不是不重要,只是基本面較為落後,與大盤的連結度沒有這麼高,基本面的數據雖然我沒有一一記錄,但是透過每天看報紙或券商報告,我仍然會記錄進腦袋中,協助我進一步確認趨勢大方向;至於技術面不需記錄,只需看圖形即可,因此,當我記錄下這些籌碼面數據之後,我會再從技術線型進一步找出進出點。

基本面》落後股價走勢3到6個月
基本面你可以記錄外銷訂單的變化、GDP(國內生產毛額)數據、整個上市櫃公司的營收獲利、大盤的本益比。海外總體經濟基本面的數據又更多了,影響我們最多的是美國與中國的經濟數據。

美國總體經濟的數據包括:非農就業的數據、採購經理人指數、聯準會利率決策的報告;中國則有每一季的GDP、進出口的海關數字、採購經理人指數。中國與美國這兩個國家相比的話,還是美國較為重要。

雖然現在台灣與中國的兩岸貿易往來頻繁,經濟與股市的連動性也大,中國在全球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經濟數據當然很重要,只是,中國相關數據被「調整」的空間大,所以很難從公布的數據研判,因此我個人還是偏好觀察美國所公布的經濟數據。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