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大評比
依公式分類比較、客觀又公正
想挑優質基金 先搞懂評級標準
撰文者:張逸光
更新時間:2008-02-01
瀏覽數:34,168
民眾可藉由星號的多寡,很簡單就了解基金的等級。
在挑選1檔基金時,你是聽親朋好友還是理財專員介紹?如果不想人云亦云只聽從明牌來買基金,那麼可以用什麼標準來選購?其實市面上有機構提供基金評級的資訊,可以作為購買的決策參考。
什麼是基金評級?簡單來說,就是基金評鑑機構,幫民眾從全球大約萬5,000檔共同基金(台灣可購買的約2,300檔)當中,依照一定的標準選出各式各樣的前幾名。他們依照自己研發的方法,將基金分類分群,讓想買的民眾可以輕易選出資優生。
過去最多人所採用的基金評級機構,就是標準普爾(Standard and Poor's)與晨星(Morningstar)的星號評級,星號評級有從5顆星星到1顆星星,讓民眾可藉由星號的多寡,很簡單就了解基金的等級。
不過2007年2月,美國晨星公司宣布收購標準普爾公司的全球基金資料業務後,目前基金的星號評級僅剩晨星公司。
非預測工具 不是買了5星級就穩賺
除了晨星的星號評級外,常用的基金評級方式,還有路透集團旗下的基金分析公司理柏(Lipper)以及投信投顧公會委託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邱顯比、李存修製作的基金評級,但其中台大的基金評級僅限國內投信發行的基金,因此如果要同時看國內投信及境外基金的評級,就可以參考晨星或理柏的資料。
至於基金評級究竟是不是最好的挑選基金方式?華南銀行副總經理高榮成指出,基金評級是藉由數字量化的公式得出來的結果,其中不包含人為的情感因素,也不會因為基金公司的規模大小而決定評級結果,一切站在相同的立足點衡量,數字相當客觀,因此當然是絕佳的挑選基金方式。
不過,綜合大型行庫主管及晨星公司的提醒,評級資料都是依據過去的歷史資料,經過風險的調整後所能給予的報酬多寡來評比,但並非是未來的預測工具,所以投資人可不能以為買了5星級評級的基金就一定穩賺不賠。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