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沒說的事

《那些年》橫掃台港,柴智屏加碼國片:

台灣人的情感是寶貴資產

整理者:彭媁琳、採訪者:朱紀中、彭媁琳 更新時間:2011-12-01 瀏覽數:25,277

▲ 柴智屏不停思考、斟酌用字遣詞,對採訪細節一絲不苟;這些日常生活小習慣,是讓她擁有強烈市場嗅覺的基礎。

「文創就像賭博!這就是它有趣的地方, 如果每一把都賺錢,那有什麼樂趣呢?一定要有賺、有賠。」今年最賺錢國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簡稱《那些年》)監製柴智屏如此告訴《Smart智富》月刊。

《那些年》海內外票房到11月底合計已達新台幣7億元,在台灣,它是今年國片賣座亞軍,到香港,甚至打進歷來華語片賣座前10名,目前還在等待中國的准演許可,很可能會排上2012年春節檔期,由於製作費用僅5,000萬元,投資報酬率可說是翻倍在賺。


10年前籌拍偶像劇《流星花園》大賣,因此被封為「偶像劇教母」的柴智屏,對自己首次監製電影就大賺錢充滿自信。她說,《那些年》的導演、網路作家九把刀兩年前拿出全部積蓄找她合拍電影時,她心裡就有把握:「我不會讓他賠錢!」為什麼這麼自信?喜歡寫劇本的她直言:「我自己每天左思右想的事情,不一定會成功,但只要事情順著來,我覺得對、我喜歡!只要直覺喜歡這件事,就會變出成功的結果,前提是『我喜歡』。」

除了靠「我喜歡」的直覺外,《那些年》到底還掌握了哪些要素,使得這部台灣片竟然能夠同時橫掃台灣和香港電影市場?本期總編輯會客室就來到柴智屏的製作公司,專訪這位暴紅綜藝節目、偶像劇和電影的幕後推手,探討這個問題。以下是專訪紀要。

天時地利人和!
抓住《那些年》契機
引爆觀眾緬懷青春時光

《Smart智富》月刊問(以下簡稱「問」):《那些年》在香港票房大賣,成功因素何在?妳當初的盤算是什麼?

柴智屏答(以下簡稱「答」):我既沒有算盤,也沒有盤算,怎麼辦(話中帶著笑聲)?

以前人家跟我講拍電影,我會猶豫說:「好啊,做電影,但要做什麼呢?觀眾喜歡什麼呢?什麼是台灣OK、華語市場也OK?」我很容易想這些事情,因為想不出答案,所以都沒做。九把刀說要做《那些年》的時候,我也沒有馬上說就是他了。後來,我想了一下,有信心這部電影一定不會賠錢,因為他單是一部原著小說就賣了30多萬本,買書的讀者只要有一半買票來看電影,我們就不可能賠嘛!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