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退休去
台灣機器人理財須再進化
撰文者:王儷玲
更新時間:2019-06-01
瀏覽數:12,532
金管會自2017年8月開放自動化投資顧問業務,機器人理財如雨後春筍般推出。機器人理財對一般民眾最有吸引力的部分在提供「三低」服務:低投資門檻、低管理費和低手續費,讓資產管理與投資不再只是有錢人的專屬服務。
台灣目前除了王道銀行、中國信託、大拇哥投顧、瑞士銀行最早開始發展機器人理財外,近期包括國泰世華、富邦證券、復華投信、野村投信、元大投信、富蘭克林投顧也都陸續推出相關理財服務。
全球機器人理財的資產管理規模在2017年底已超過2,000億美元,市場預測2018年到2022年理財機器人管理的資產將以每年成長37.5%的速度遞增,到2022年的資產規模將達1兆4,400億美元,可見機器人理財隱含龐大商機。
但台灣到2018年7月止,機器人理財管理資產規模只有5億元,相較於國際市場仍有相當大成長空間。台灣發展機器人理財進程較晚,在加值服務上仍有相當多應借鏡國外之處。
事實上,民眾對使用理財機器人的效益剛開始一定存疑,因此除了訴求可以享有比理專更「便宜」的服務之外,理財機器人應該提供更多客製化服務,可是這部分功能目前並不明顯。例如,市面上既有的智能理財平台投資組合多以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為主,投資種類不夠多元,加上台灣ETF檔數還不夠多,導致無法配置出最有效率的資產配置組合。
以美國受到好評的機器人理財平台Wealthfront為例,其最大吸引力除了簡單易用、低投資門檻、低管理費率與投資標的多元外,平台還提供投資人「自動再平衡」與「節稅」等多樣化服務,獲得客戶青睞。
台灣的機器人理財必須強化AI功能導入,透過自我學習歷程,降低機器犯錯率,分析市場動能訊號,更精準掌握買賣時點,在風險控管上,也要能透過標準化停利、停損機制控管風險,如此才能真正做到自動化智慧導航機制。
未來的投資市場「人機協作」已是必然趨勢,金融機構可透過理專結合理財機器人,為客戶提供財務分析、風險評估、投資組合建議等服務,同時幫助理專更即時、有效地追蹤客戶的財務狀況,幫助客戶更有效率地實現理財目標。
此外,考量高齡社會的發展,台灣亟需更好的全方位AI退休智能理財平台,協助民眾以定期定額方式進行退休理財。透過與AI機器人互動,為民眾量身試算所有的退休理財方案,並回答退休金制度相關問題,讓消費者更容易執行自己的退休理財計畫。
學歷:美國天普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博士
經歷: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理事長
延伸閱讀
▶FinTech不只教你理財 還能讓你輕鬆賺錢
▶ETF下一步可讓「現金股票化」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