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精華地段的巷弄中,一間40坪的1樓店面,2012年5 月,屋主開價每坪300萬元,遲遲找不到買家;6個月後,第2波實價登錄資訊出爐,屋主下修開價到每坪270萬元,11月下旬以大約每坪240萬元成交。
中信房屋南京三民加盟店主任羅政義從第一線的角度分析,這間店面的開價原本就偏高,有興趣的買方擔心買貴,也不敢接手。實價登錄之後,合理價位浮現,才讓屋主下修開價;但是,最後的成交價格,實際上也與周遭同類型物件的行情價相去不遠。
近年來,房價一直是台灣老百姓心中的痛,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曾在2009 年底針對民怨舉辦網路票選,結果「房價偏高」成為10大民怨之首。營建署公布的全台灣房價所得比(購買房屋總價除以家庭年所得的倍數),2007年第2季之前還在7倍以下,2011年第2季已超過9倍以上,同期台北市房價所得比更高達16.2倍;這樣的數字被形容為,若想在台北市置產, 必須16.2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房子。
對此,政府也開始一連串打房措施, 2011年6月奢侈稅正式實施,想買房子的人莫不期待房價能夠下降,但賣方也不樂見手中房地產貶值,房市交易量明顯下滑。
羅政義表示,「現在買方出價比較大膽,但是如果屋主不缺錢,房子有賣沒賣是一樣的,價格就會僵持不下。」他舉例,有一間台北市南京東路的捷運宅,屋主開價1,600萬元,買方雖然中意,卻只願意開價1,200萬元;而賣方因為不急著出售,堅持等到價格滿意才賣,雙方呈現拉鋸狀態,未能成交。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也發現, 受到實價登錄的影響,買方多期待先前被抬高的房價能往下修正,不太願意有加價動作;而願意降價的賣方,通常是原本的開價就高於合理價。
實價登錄促房價更透明 精華區仍搶手、量大區恐下修
根據近3年內政部公布的全國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統計資料,2010年12月和2011年1 月都超過4萬1,000棟,奢侈稅實施後半年,交易量腰斬,最低下滑到2萬棟以下。2012年第2季雖有回溫到3萬棟以上,但8月實價登錄措施上路,交易量下降到10月份的2萬8,641棟;再看台北市,2012年10月的買賣移轉棟數為2,890 棟,僅約為3年前同期的一半;新北市則約為3年前同期的7成左右。
房市投資達人、誠信國際資產公司總經理蔡璟柏認為,「實價登錄確實遏止了房價的不理性上升,以台北市中山區、南港區和忠孝東路六段的新建案而言,開價大約都回跌1成,變得比較理性。」他舉例, 中山區有二十幾個剛完工的新建案,最初開價約在每坪75萬~85萬元之間,在實價登錄之後,開價下修到每坪70萬元左右; 有些鋼骨與鋼筋混凝土(SRC)結構的房子,之前開價到每坪95萬元,也調降到每坪約80萬~85萬元。
名詞解釋_奢侈稅
財政部訂定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俗稱為「奢侈稅」,2011年6月1日上路,非自用住宅在1年內賣出,按交易價格課稅15%,2年內賣出則課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