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笑話愈短愈好,自己不要先笑
笑話愈短愈好笑,因為長度太長,笑點不容易出現。如果笑話有點長度,在講的過程中,要克制自己不能先笑;平常可以在家裡多練習,至少十到二十次,練到自己覺得不好笑為止。
我有時候講到做人要謙卑,會舉一個例子。一個八十歲的歐吉桑,到醫院做健康檢查,檢查報告一切正常,醫生稱讚他,「你身體很好,不輸給五十歲的人耶!」歐吉桑很得意地說他新婚的妻子多好又多好。「她才二十五歲!我們結婚四個月,你知道她對我有多忠貞?黏我黏到我都感到厭煩了!」歐吉桑又神神祕祕地說:「告訴你,她最近還懷孕了!」
醫師不發一語,歐吉桑很得意,「怎樣?不錯吧?」醫師看了他一眼,「這讓我想到一位失散多年的朋友,他曾經跟我說過一個在非洲狩獵時遇上的故事。當時,他在草原上,遇到一頭獅子。他立刻從背上抓下槍來瞄準。他立刻發現他錯了,他拿到的是雨傘,不是槍。這時已經太遲,獅子站在他面前就要撲過來。他沒辦法,只好把雨傘扛上肩,使盡吃奶的力量,大叫『砰!砰!砰!』三聲。奇蹟發生了,那獅子竟然倒下來,死掉了。」「狗屎!這怎麼可能?」歐吉桑大叫,「那一定是別人幹的!」醫師說,「我也這麼覺得。」
這類比較長的笑話,人、事、時、地、物每個元素都要說清楚,營造懸疑的氣氛;而且笑點通常會放在最後一句話,聲調必須放低,當現場一片寂靜的時候,聽到笑點就會爆發出哄堂大笑。
引經據典不能只學半套
時事、政治都是容易引人反感的敏感話題,所以我很喜歡講古代的詩詞古文與歷史故事,今天要罵明朝皇帝昏庸,或是談論太監的趣事,都不會傷害到任何人。不過要特別注意,一個很會說故事的人,只引用一句話、只念出一首詩,沒什麼了不起;最好說得出完整典故,搞清楚來龍去脈,把古代的故事說得活靈活現,才能引人入勝,提高可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