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時,你會把學生時期的打工經驗放進履歷嗎?多數工作者常認為工作經歷必須和理想職缺高度相關,但「曾經在漢堡店工作」可能意外地會是從一眾求職者中脫穎而出的關鍵,甚至很多企業家都大方承認「自己是從速食餐廳的服務生做起」。
從包漢堡、掃廁所訓練領導力?速食業竟像管理試煉場
黃仁勳於史丹佛大學畢業後任職工程師,並在30歲時與夥伴一同創業,逐步帶領輝達(Nvidia)壯大的故事已經廣為人知,但若點進黃仁勳在LinkedIn的個人頁面,就會發現他的「職涯起步」其實是從美國速食餐廳Denny's的洗碗、掃廁所等雜事做起。
在近年的公開演講中,黃仁勳也不斷強調自己15歲時在Denny's接觸到人生第1份打工的重要性。他認為,在速食餐廳裡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反倒教會了他紀律、勤奮與謙遜態度。先前回到史丹佛大學的演講中,他更是戲稱Denny's彷彿像自己的母校(alma mater),透過分享自己掃廁所、洗碗的打工經驗,呼籲台下學生在追求成功前需要先跨越的難題。
策略傳播公司董事麥可.艾瑞克森(Michael Erickson)回憶自己40年前在麥當勞打工的經驗,他仍記得自己在油鍋前站了一整天,下班後為了不讓油耗味傳進家中,會在後門車庫脫掉一身油膩的制服後才走進家門。對他來說,在麥當勞的打工經驗,不僅是一份辛苦的勞力工作,還讓他學到如何在高壓環境下,服務一群自己從未想過的客戶。
艾瑞克森指出,往後在職涯中和客戶溝通時,如果說自己16歲時曾在麥當勞包過漢堡,會取得更高的可信度。他表示這份特殊的經驗,讓他更是獲得食品和飯店行業客戶的青睞,因為這些客戶所見到的多數行銷與公關人才,未必真的走進廚房、理解這些工作過。
速食餐廳的工作經驗,彷彿就像領導者、高階主管在職涯初期的「試煉場」,在速食餐廳裡學習如何應對壓力、快速解決問題,這些經驗將成為培養領導力的核心基礎。不少從速食餐廳起步的領導者,往往更具有同理心,也展現出謙遜與親民的態度。
曾在速食店打工的人有何特質?高壓磨練出積極態度
儘管速食餐廳的工作常被貼上「低薪」標籤,韋氏字典(Webster's Dictionary)甚至將「McJob」定義為「低薪、低技術且沒有晉升機會的工作」(字首Mc雖出自於麥當勞,但所指行業不限於速食業),但對於有著相似經歷且如今掌握用人權的高階主管,可不一定這麼想。
艾瑞克森面試員工時,會格外看重擁有相似經驗的求職者,他認為這群人展現了無懼挑戰的精神,這是未曾在速食餐廳工作的人無法輕易擁有的特質。
因為當你身處一份低薪卻講求高效率的工作中,必須培養出強大的抗壓力。這群人幾乎就像站在「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的反面一樣,在高壓的勞力工作中,無論是掃廁所還是處理訂單,都會拿出全力以赴的態度。
當這些人準備好離開速食餐廳、進入下個職涯階段時,也往往更容易成為團隊裡的「模範員工」,因為他們早已學會如何專注於解決任務,而不是被動地交差並等待升遷的機會;他們熟悉和來自各種不同背景的人相處,更對所有機會抱持著感謝的態度,處處都證明了自己對於職涯發展的積極主動。
本文獲「經理人」授權轉載,原文:黃仁勳也從這裡起步!履歷上有「漢堡店的工作經歷」其實很有用?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創辦輝達看似風光,卻也讓黃仁勳飽嘗挫折!面對失敗,他會先確認2件事
▶「我很少開除人,更願意折磨他們」黃仁勳為何期許每個員工都該表現得像CEO?
▶主管太有同理心,反而不是好事!被員工貼「朝令夕改」標籤後,我才學到的慘痛教訓
▶在公司動不動就爆氣,小心有理也變無理...職場專家:情商不足,會成為同事們的超大箭靶

小檔案_經理人

經理人最實用的管理知識交流和學習平台!提供主管和上班族專業工作心法及職涯提點,陪伴領導者管理組織、提升績效。
為全國行銷企管月刊銷售 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