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大大跟我說:「看同年齡的朋友不用工作,只要每天追劇、旅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好羨慕…。如果乖乖地定期定額買股票、買ETF,未來是不是真的能夠達成財務自由、提早退休?」
他所嚮往朋友過的那種生活,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是多數人投資追求的最終目標。然而,透過投資、定期定額,到底能不能達成這樣子的目標?這還是要面對自身的現實狀況,算清楚細節才會有答案。
步驟1》擬定退休目標金額
最優先的,就是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退休生活?是只需要基本的日常開銷,還是想到世界各地旅行?這些決定,都會影響「退休的目標金額」。
要是你希望退休後,每個月能有3萬元的生活費,1年就是36萬元,用5%~6%的殖利率計算,需要準備的本金大約是600萬元~720萬元左右。
步驟2》擬定投資本金、時間
再來是,你要投入多少錢?時間有多長?假設每月定期定額投入5,000元,長期年化報酬率是7%,投入30年,資產就可以累積到588萬元;雖然和600萬元的目標差不多,但如果再加上每年2%的通膨速度,實際上,你可能把目標金額拉到800萬元~900萬元會比較保險。
要達成目標,不外乎就是「投入金額多或是投入時間長」,如果每個月只能少少地存,又或是投入時間太短,相對來說,就比較不容易達到自由的門檻。
光是訂好目標、計算,其實還不夠,畢竟投資和生活往往會出現很多干擾因素:
1.股市有漲有跌,空頭年的報酬率可能不理想,這會影響資產的累積。
2.醫療費、房貸、子女教育費等臨時支出,可能會讓我們的投資中斷,或是資金被挪用。
因此,除了定期定額,還可以考慮加碼策略來提升成功率——當股市下跌的時候,合理地利用年終獎金或存下的閒錢加碼,增加投資的長期報酬,這就是「景氣燈號策略」中,連續出現藍燈大力買、黃紅燈以上開始賣,在歷史相對低點分批買、歷史相對高點分批賣的概念。
步驟3》提高投資本金
最後,我們知道投資和生活一定會遇到變數,所以想要更快達成目標,就可以想辦法盡量增加投資本金,兼職、提高專業技能讓本業加薪、年終獎金、業績獎金等,甚至日常生活中省下的閒錢,都能縮短資產累積的時間。
文章開頭那位大大又說:「好想略過這些過程,直接達成財務自由喔!」
其實財務自由也不是人生幸福的保證書啦!我有一位朋友,40歲初就因收到大筆遺產,讓他足以直接辭職不工作了。一開始當然也是覺得很棒,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不到半年,他就說:「每天醒來不知道今天該做什麼,反而更迷茫。」1年後,我就發現他選擇重回職場,繼續工作了。
這也再次印證,財務自由「不會直接等於」幸福,而是要能從自由中找到價值感,才是關鍵。
所以,略過通往財務自由的這個階段,就能直接達成人生富足嗎?我覺得不一定,有很多人其實發現自己能在現有條件下找到平衡,並且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擁有足夠的選擇權,而且在投資中能保有彈性與安心,其實就已經比9成以上的人更接近自由了。
當然,以結論來說,我們還是得把目標設定好,然後在這個過程一步一步建構起來,畢竟每一分自由,都是努力的證明,也是人生價值最好的體現!
溫馨提醒:以上非任何形式個股買賣建議,投資之前請獨立思考、不要跟單,自己為自己的錢負責喔!
本文獲「張紫凌」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想要財富自由,艾蜜莉建議3步驟達成:理財、持續學習、增加被動收入
▶到底何時可以靠被動收入養活自己?1張表檢視你離「財富自由」還有多遠
▶理財不只是為了財富自由!達人詳列未來風險,除了保險,你還能這樣做

小檔案_艾蜜莉(張紫凌)
1982年生,大學畢業後積極自學投資理財方法,2008年開始投入股市,用自創估價法,鎖定股價被低估、年年配發股息的穩健公司買進,將180萬元本金滾成600多萬元資產,著有《小資女艾蜜莉──我的資產翻倍存股筆記》、《艾蜜莉教你自動化存股──小資也能年賺15%》。
【Facebook】
艾蜜莉—自由之路
【個人網站】
艾蜜莉—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