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控股陸續公布股利,當然有些金控還沒公布,大家都還在猜,不過以過往經驗來看,金控股的殖利率大約都落在4%~5%左右,因此只要有4%~5%就算及格,甚至常常看到有人用「殖利率上看定存2倍~3倍以上」來形容股息的美好。
有趣的現象來了——同樣是存股熱門標的「高股息ETF」,當配息的年化殖利率不到10%時,就會讓不少大大皺眉頭,覺得不夠,甚至還會擔心「是不是沒賺錢?是不是左手換右手?還是成分股不夠強?」等疑慮,反觀金控股殖利率4%~5%就可以了,怎麼會有這樣雙標的狀況出現?
事實上,要先思考一下,高股息ETF近幾年為什麼能配出這麼高的殖利率?這是因為高股息ETF配發的股息,不是全部都來自「成分股的股息」,而是分成幾個部分,最主要是:54C股利或盈餘所得、76W財產交易(國內)所得、收益平準金等等。
其中54C才是成分股的股息,76W則是成分股的資本利得(賺到的價差),簡單來說,高股息ETF的配息不是只有股息而已,還有連成分股賺到的價差也會一起轉化成股息配出。
在這幾年的多頭市場,成分股價差賺得多,自然能配出8%、9%甚至是10%以上殖利率的股息,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大家賦予高股息ETF殖利率的及格標準這麼高的原因;而金控股配出的股息,就單純只是股息,真的要認真比較,就要把金控股自己賺到的價差部分也加上去。
至於金控股讓人覺得穩,可能是因為給人的印象是「銀行+保險」,資產大、歷史久,因此有一種「不會倒」的安心感;但從實際邏輯來看,金控股配息是從「單一公司」賺來的利潤中發出,壽險景氣、利差損、匯兌波動都會影響。
至於高股息ETF,則是來自整體市場中數十家公司的股利組合,相對更分散。
簡單來說:金控股=穩定但集中單一標的;高股息ETF=報酬會波動,但靠分散控制風險。
所以當我們比較殖利率時,也不要再只是單純比較「數字高低」,還要注意組合結構、風險來源以及自己的需求或個人偏好。像有些人存了幾十年,就是喜歡存老字號金融股;有些人著重資產分散,那當然就是ETF囉!
另外,也不要一直對高股息ETF年年都有殖利率10%的過度期望,未來如果股市下跌,成分股的資本利得變少,也會影響高股息ETF的配息多寡,因此使用殖利率10%作為標準,並據此做未來10年~20年的規畫,可能就會和實際情況有所出入,導致規畫失靈(我個人長期都是抓4%~5%殖利率)。
溫馨提醒:以上非任何形式個股買賣建議,投資之前請獨立思考、不要跟單,自己為自己的錢負責喔!
本文獲「艾蜜莉-自由之路」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高股息ETF要退燒了嗎?別衝動賣出!艾蜜莉:任何投資都要先考量這件事
▶富邦金、國泰金...14家金控有近半數獲利衰退?誰有望配更好?「這家」持續虧損
▶14家金控前2月累計獲利、績效全出爐!誰是獲利王?其中這家金控年增率達3成

小檔案_艾蜜莉(張紫凌)
1982年生,大學畢業後積極自學投資理財方法,2008年開始投入股市,用自創估價法,鎖定股價被低估、年年配發股息的穩健公司買進,將180萬元本金滾成600多萬元資產,著有《小資女艾蜜莉──我的資產翻倍存股筆記》、《艾蜜莉教你自動化存股──小資也能年賺15%》。
【Facebook】
艾蜜莉—自由之路
【個人網站】
艾蜜莉—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