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筆記跟學習筆記最大的差異,在於前者的目標是解決工作上的問題,而需要看這份筆記的人,不光是自己,也可能是外部人。若閱讀者是自己,筆記是輔助工具,可以量身訂製,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好;若閱讀者是外部人,如會議紀錄、或投影片,在此狀況下,筆記就要讓所有看到的人能夠輕鬆理解,所以要具有「輸出品質」。
筆記要有「輸出品質」
讓自己及讀者都一目了然
不過彙整職場筆記達人們的情況發現,他們厲害的地方,就在於一份筆記能夠同時「安內又攘外」,像是〈職場筆記篇5〉簡報大師王永福,他的投影片除了能提醒自己接下來要陳述的重點,同時又能精確抓準聽眾的目光,提高簡報效果;或像是〈職場筆記篇6〉億元業務高昊暉,他把屋主、買方的回應都做成紀錄,不僅利於自己追蹤,必要時還能讓客戶參考,提升屋主的信任感與提高成交機率。要怎麼把職場筆記做好,達成安內攘外的目標呢?有4個重要原則:
原則1》擬定好架構
所有職場筆記達人都用「擬定好架構」來破除「凡事起頭難」的魔咒。舉例來說,〈職場筆記篇3〉筆記女王Ada會在會議前,把筆記架構擬定好,做好會議紀錄的「半成品」,且因預先掌握會議流程,會議中能更快吸收,結束後只要「填空」把重點謄入架構下即可。
且擬定架構,不單指會議紀錄或筆記架構等,達人也會設定「事情的輕重緩急架
構」,藉此釐清事情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以安排工作流程;或先了解「因果、分類關係的架構」,便可以「心智圖」(詳見〈職場筆記篇4〉)應用在各種場合上速記。